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山东杏林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是“励志、求真、博学、厚德”。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不仅是学院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高度凝练,更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其历史渊源与学院的建设发展历程紧密相连,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医学教育思想和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的沃土之中。校训的确立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学院创办初期的探索、办学实践中的积淀以及最终的系统提炼与正式确立,反映了学院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深刻思考与准确定位。“励志”强调树立远大理想,磨砺坚强意志,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动力;“求真”倡导探索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治学与从业的基石;“博学”要求广泛涉猎,具备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素养;“厚德”则注重品德修养,强调仁爱之心与职业操守,是立身处世的核心所在。这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指引着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的实践方向,是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独特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的核心体现。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校训的深度阐释与历史脉络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励志、求真、博学、厚德”,如同学院的精神灯塔,照亮着一代代杏林学子的成长之路。这八个字,凝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其办学灵魂的集中表达。要深入理解这则校训,必须将其置于学院的发展历史、教育理念以及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


一、 校训文本的逐字解析与整体内涵

校训的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蕴含着特定的价值导向和教育期望。

励志:“励”即激励、磨砺,“志”指志向、理想。“励志”旨在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培养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对于职业教育而言,这尤为重要。它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一技之长,更要具备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心,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和社会需要之中,保持持续学习和进取的动力。这是成才的先决条件,是激发内在潜能的源泉。

求真:“求”是追求、探索,“真”指真理、真相、真实。“求真”体现了对科学精神和客观规律的尊重。在学术上,它要求师生严谨治学,追求真知,反对虚假和浮夸;在职业技能上,它要求精益求精,掌握真本领、真技术;在为人处世上,它要求诚实守信,坚持原则。尤其在医疗健康等相关领域,“求真”更是生命所系,容不得半点马虎,它奠定了学院严谨学风的基石。

博学:“博”即广博、渊博,“学”指学问、学习。“博学”首先意味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不局限于单一专业,鼓励跨学科学习,适应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它强调学习的深度和熟练度,要求对专业知识技能精通掌握。在知识更新加速的今天,“博学”也内含了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以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挑战。

厚德:“厚”为深厚、重视,“德”指品德、道德。“厚德”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厚德载物”的思想,将道德修养置于个人发展的核心位置。对于以培养健康服务人才为主的学院来说,“厚德”具有特殊意义。它强调仁爱之心、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特别是医德医风。要求学生不仅要有精湛技艺,更要有高尚品格,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这是从业者赢得社会信赖的根本。

这四项内容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 励志是方向,为“求真”和“博学”提供持续的动力。
  • 求真是态度,确保“博学”的过程是扎实有效的。
  • 博学是基础,是实现志向、践行真理的能力保障。
  • 厚德是根本,决定了一个人才能发挥的社会价值方向,是立身之本、成事之基。

它们共同构成了学院人才培养的完整价值体系,即培养既有远大志向、科学精神、扎实学识,又有高尚品德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二、 校训确立的历史背景与演进过程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与其建校历史、发展定位以及时代要求密不可分。


1.创办初期的精神积淀与文化寻根

学院的创办与发展,正值中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之际。创办者们怀揣着为社会培养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理想,将学校命名为“杏林”,这一选择本身就极具深意。“杏林”一词源于三国时期名医董奉的典故,成为医界的美称,象征着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这一命名,从一开始就将深厚的医学人文传统和职业道德要求注入学院的基因之中。在学院建设的早期阶段,虽然可能尚未有形式统一的校训文本,但“精研技术、服务社会、崇尚品德”等核心理念已然在办学实践中萌芽,并逐渐成为师生们的共识。这种精神积淀为日后校训的正式提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办学实践中的理念凝练与共识形成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学院对自身的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系统性的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学院认识到,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育。
于此同时呢,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诚信品质等,学院需要一套更为明确、精炼的价值表述来引领发展方向,凝聚师生力量。于是,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结合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开始着手凝练能够代表学院精神内核的校训。这个过程可能经历了广泛的讨论、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力求使校训既能传承文化精髓,又能体现时代精神,更能切合学院的实际。


3.校训的正式确立及其象征意义

在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论证后,“励志、求真、博学、厚德”这八个字最终被确立为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正式校训。它的确立,标志着学院文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校训的公布和推广,通常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如写入学院章程、刻于醒目位置、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使其深入人心。校训的确立,不仅是对过去办学经验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庄严承诺。它象征着学院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执着追求,以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文化自觉。从此,这八个字成为学院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对内规范行为、凝聚人心,对外展示形象、传递价值。


三、 校训在学院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深远影响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与实践的结合。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将校训精神全方位地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1.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教育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注重专业技能的“博学”与“求真”,也开设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类课程,落实“厚德”要求。在教学方法上,鼓励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求真”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邀请行业精英讲座等方式,激励学生“励志”。
  • 实践技能培养:强化实训、实习环节,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锤炼技术,这是“求真”和“博学”最直接的体现。
    于此同时呢,在实践过程中强调规范操作、诚信守时等职业素养,贯彻“厚德”教育。
  • 学生管理与服务:将校训要求细化为学生行为准则和评优评先标准。表彰刻苦学习(博学、求真)、品德优秀(厚德)、积极进取(励志)的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品德熏陶。


2.塑造特色校园文化

  • 物质文化层面:将校训刻石、悬挂于教学楼、图书馆等公共场所,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建设体现医学、科技特色的校园景观,使“杏林”文化可视可感。
  • 精神文化层面: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活动,隆重宣讲校训,强化师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组织以校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文艺演出等,使校训内涵生动化、形象化。
  • 制度文化层面:将校训精神体现在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中,如教学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办法、师德师风规范等,确保校训价值导向在制度层面得到保障。


3.引导师资队伍建设

校训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鞭策。学院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争做“励志”的榜样、“求真”的典范、“博学”的师者和“厚德”的楷模。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培训和发展体系,促使教师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4.拓展社会服务与交流

学院在校训指引下开展社会服务,如组织师生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宣传、技术帮扶等活动,这既是“博学”之用的体现,也是“厚德”之行的实践。在校际交流与合作中,校训成为展示学院形象的重要名片,传递着学院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追求。

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的校训“励志、求真、博学、厚德”,是其历史传承、办学理念和文化特色的结晶。它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指引着学院的发展方向,塑造着学院的文化品格,浸润着每一位师生的成长。这八个字,如同播种在心田的种子,随着时光流逝,必将在一代代杏林人身上开花结果,展现出持久的生命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569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6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