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广东松山校训历史)

关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求索、敬业、务实、创新”,是该校办学精神、育人理念和文化底蕴的高度凝练。这八个字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院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历史沿革以及面向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学院坐落于韶关,毗邻闻名遐迩的唐代名相张九龄故居及他主持开凿的梅关古道,这一地理人文背景为校训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基因。张九龄一生勤于求索、为国敬业、为政务实、勇于开拓的精神,与梅关古道所象征的联通南北、开拓进取的意涵,共同构成了校训最直接、最深刻的历史源泉。
于此同时呢,作为一所依托大型国有企业(原韶关钢铁集团,现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创办和发展起来的高等职业院校,学院从其诞生之初就携带着鲜明的工业基因和产业烙印。“敬业”与“务实”是对产业工人严谨专注、精益求精职业操守的继承,“创新”则是对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内在要求的积极响应。
因此,这条校训不仅是对古代先贤智慧的致敬,也是对现代工业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命的庄严承诺。它贯穿于学院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是引领师生员工行为导向、价值追求的精神旗帜,生动体现了职业教育“厚德精技”的核心要义。理解这条校训,是理解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一把关键钥匙。
一、 校训的文本释义与精神内核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求索、敬业、务实、创新”四个词汇,看似独立,实则构成了一个逻辑严密、层层递进的有机整体,共同描绘了学院所期望的师生应具备的综合素养与精神风貌。

求索,位居校训之首,寓意深远。它代表着对知识的渴望、对真理的追寻、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对于高职院校的师生而言,“求索”具有双重含义:其一,是孜孜不倦地探求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打下坚实的学识基础;其二,更是积极主动地探索技术技能的奥秘,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技艺的精进与突破。它鼓励师生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提问,善于思考,在学习和工作的道路上永葆进取之心。这种精神,与学院毗邻的梅关古道所蕴含的“开拓前行”之意一脉相承,是一切进步与发展的原动力。

敬业,是职业精神的核心理念。它要求师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岗位,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工作。敬业的内涵包括责任心、专注度、忠诚感和奉献精神。在职业教育语境下,敬业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未来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水准和工作质量。学院传承自大型国有企业的“钢铁精神”,其中就包含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培养学生养成敬业的品质,意味着他们将来无论身处何种岗位,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为受人尊敬的专业人才。

务实,体现了职业教育最鲜明的特征——注重实践、讲求实效。它强调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反对空谈和形式主义。“务实”要求师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工作中,要注重流程、关注细节、追求实效,拿出经得起检验的成果。这一品质深深植根于学院依托产业办学的历史,是应对复杂工作场景、确保技术方案可靠可行的必备素养。务实是“求索”的落脚点,也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务实的态度,任何探索与创新都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校训指向的最终目标。在科技日新月异、产业变革加速的今天,创新已不再仅仅是研究型大学的专利,更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这里的创新,既指技术工艺的创新、解决方案的创新,也指思维模式的创新、学习方法的创新。它要求师生在扎实掌握现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敢于质疑,勇于突破,善于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改进工作、提升效率、创造价值。学院将“创新”纳入校训,彰显了其紧跟时代步伐、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心,旨在培养不仅能适应岗位需求,更能推动行业进步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求索”是动力,“敬业”是态度,“务实”是作风,“创新”是目标。四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价值体系,指引着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地域文化根基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深刻内涵与学院所处的地域人文环境和特定的发展历史紧密相连,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一) 张九龄精神与梅关古道的文化浸润

学院所在地韶关,是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而唐代贤相张九龄及其开凿的梅关古道,则是这片土地最耀眼的文化名片。张九龄其人其事,其精神品格,堪称校训的活水源头。

  • 求索精神的典范:张九龄自幼勤奋好学,才华横溢,其一生都在追求治国安邦之道,诗文之中充满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这种终身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正是校训中“求索”一词的生动写照。
  • 敬业精神的楷模:他为官清廉正直,恪尽职守,敢于直言进谏,一心为国为民,体现了极高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完美诠释了“敬业”的内涵。
  • 务实精神的体现:主持开凿梅关古道,是张九龄务实精神的集中体现。他洞察到岭南岭北交通不便的弊病,以巨大的魄力和实干精神,克服艰难险阻,成功开辟了这条联通南北的“黄金通道”,极大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一彪炳史册的工程,是“务实”价值千古不朽的见证。
  • 创新精神的先驱:开凿梅关古道本身,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伟大创新。它改变了自然地理的阻碍,创造了新的交通模式和历史格局。这种敢于打破常规、开拓新路的胆识,与“创新”精神高度契合。

梅关古道,作为实体存在,其象征意义同样深刻。它代表着沟通、开放、坚韧与前行。学院师生每日浸润在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中,校训的精神自然易于理解和内化。将地方先贤的卓越品格融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使得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具有了独特而深沉的文化魅力。

(二) 工业血脉与国企精神的直接传承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诞生与发展,与韶关钢铁集团(现已整合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息息相关。这段“厂办校”的历史,为校训注入了强大的工业基因和现代职业精神。

  • “敬业”与“务实”的工作传统:大型钢铁企业生产流程复杂,技术要求高,安全责任重大,这就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务实作风。严谨、守纪、负责、专注,是钢铁工人代代相传的优秀品质。学院在创办和早期发展中,直接承袭了这种产业文化,并将“敬业”和“务实”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
  • “求索”与“创新”的时代要求:随着中国钢铁工业从大到强、迈向高质量发展,对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学院作为企业的人才摇篮,必须与时俱进,将“求索”新知、“创新”方法作为应对产业升级挑战的必然选择。从单纯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到主动引领和支撑企业发展,校训中的“求索”与“创新”反映了学院办学定位的升华。

因此,校训既是学院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汲取,也是对其自身工业办学历史的深刻总结与提炼,是文化传承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


三、 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与践行路径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将“求索、敬业、务实、创新”的理念全面融入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成为学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鲜明标识。

(一) 在教育教学中的融入

  • 课程体系设计:在专业课程中,强调基础理论(对应“求索”)与实训操作(对应“务实”)并重,通过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于此同时呢,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 教学模式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求索”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推行“现代学徒制”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中感受“敬业”文化,锤炼“务实”技能。
  • 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校训的模范践行者。教师自身应具备深厚的学识(求索)、高尚的职业道德(敬业)、扎实的教学功底(务实)和持续改进教学方法的意识(创新),以此影响和带动学生。

(二) 在人才培养中的导向

  • 思想道德教育:将“敬业”教育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内容,通过企业文化进校园、劳模工匠报告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 实践能力培养:建设高水平的校内实训基地,拓展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突出“务实”导向,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练就过硬本领。
  • 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或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开展技术创新、技能竞赛和创业实践,将“创新”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培养“敢闯会创”的综合素质。
  • 综合素质提升: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参与社团活动、开展社会调查,拓宽视野,培养终身“求索”的习惯和能力。

(三)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彰显

  • 物质文化层面:在校园景观、楼宇命名、宣传陈列中融入校训元素及张九龄文化、工业文化符号,使校训精神可视可感,营造潜移默化的育人环境。
  • 制度文化层面:将校训精神体现在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行为规范中,例如制定严谨的教学管理规程(务实)、完善的师德考核办法(敬业)、激励创新的奖励机制等。
  • 行为文化层面:组织开展以校训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如“求索”读书节、“敬业”模范评选、“务实”技能大赛、“创新”科技节等,让校训从文字走向生动的实践。
  • 精神文化层面:通过校史教育、开学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持续宣讲校训的内涵与故事,使其内化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和精神追求。

(四) 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延伸

学院积极利用自身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在技术研发、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等活动中,学院团队所展现出的专业钻研(求索)、负责守信(敬业)、注重实效(务实)、追求卓越(创新)的作风,正是校训精神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延伸和体现,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 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未来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求索、敬业、务实、创新”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焕发出更加重要的当代价值与深远的未来意义。

(一) 应对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和职业生态。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在此形势下,“求索”精神要求师生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主动追踪技术前沿;“创新”精神则成为应对变化、把握机遇的核心竞争力。而无论技术如何变迁,“敬业”的职业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始终是优秀职业人才的基石。校训为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指明了方向。

(二)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载体。 校训是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育人的重要抓手。“求索”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真知真理;“敬业”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务实”塑造学生诚实守信、踏实肯干的优良品格;“创新”激励学生勇于开拓、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这八个字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德育框架,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 塑造学院品牌特色与核心竞争力的文化基石。 在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独特的大学文化是形成差异化优势的关键。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校训所蕴含的深厚历史人文底蕴和鲜明工业特色,是其区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标识。持续深入地践行和弘扬校训精神,能够不断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和归属感,提升学院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影响力,从而在发展中形成独特的品牌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四) 引领师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精神灯塔。 对于每一位松山职院人而言,校训不仅是学校的要求,更是个人职业生涯和人生道路上的价值指引。它提醒师生在求知路上永不停步,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做事时脚踏实地,在挑战前敢于突破。遵循校训的指引,有助于师生实现个人价值,成就出彩人生。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求索、敬业、务实、创新”,是一条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价值永恒的校训。它根植于韶关深厚的历史文化沃土和学院独特的工业办学传统,成熟于多年的教育实践探索,并将在未来继续作为学院的灵魂所在,引领其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理解、认同并践行这条校训,对于每一位与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相关的人士,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74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75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