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南昌大学科技学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训,是“格物致新,厚德泽人”。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不仅是学院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精炼表达,更是其精神传统与文化基因的核心凝聚。它汲取了中国古代经典智慧,又赋予了契合时代精神与学院特色的崭新内涵。“格物致新”体现了对科学真理的执着探索与对创新精神的矢志追求,强调通过深入探究事物本质以达到创新突破,这与学院以科学技术立院、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定位高度契合。“厚德泽人”则彰显了学院对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高度重视,强调培育学生深厚的品德,使之成为能够造福社会、惠泽他人的栋梁之才。这一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深深植根于南昌大学深厚的学术沃土,反映了学院在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浪潮中的自我定位与价值坚守。其历史渊源,与母体学校南昌大学的校训“格物致新,立德树人”一脉相承,同时又根据自身办学特点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与创造性转化,使之更贴合培养科学技术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可以说,“格物致新,厚德泽人”这八字校训,是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过去发展历程的见证,是现在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也是引领学院走向未来的精神旗帜。正文
一、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深层意蕴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由两个相互关联、辩证统一的词组构成,共同构筑了学院完整的价值体系。

“格物致新”:此词源自儒家经典《礼记·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原意指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来获取知识。学院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

  • “格物”:代表着一种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它要求师生在面对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时,必须脚踏实地,深入观察、实验和分析,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这是获取真知、奠定创新基础的必经之路。它反对浮夸与空谈,倡导的是一种沉潜下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 “致新”:则是在“格物”基础上的升华与飞跃。它强调不满足于既有知识和现状,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追求创新创造。“新”可以体现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新思路等各个方面。对于一所以科学技术命名的学院而言,“致新”是其灵魂所在,是推动学科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动力。它将中国传统的“格物”精神与当代所亟需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格物致新”作为一个整体,清晰地指明了学院在学术和人才培养上的路径:以扎实的探究为基础,以不断的创新为目标。

“厚德泽人”:此词同样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体现了学院对育人根本的深刻理解。

  • “厚德”:出自《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要求师生首要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使德行像大地一样厚重,能够承载万物。这包括了诚信、仁爱、责任、担当、宽容、自律等一系列美好的道德品质。学院认为,深厚的德行是立人之本,也是成才之基,缺乏良好品德支撑的知识和能力可能对社会无益甚至有害。
  • “泽人”:意指惠泽他人、奉献社会。它明确了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不是独善其身,而是要兼济天下。学院期望培养出的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拥有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情怀与担当。他们的所学所长,应该像甘霖一样滋润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厚德”是“泽人”的前提,“泽人”是“厚德”的归宿。二者结合,确立了学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了教育的终极关怀在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价值的实现。

“格物致新”与“厚德泽人”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哲学。前者侧重才识与能力的锻造,后者侧重人格与价值的塑造。它们共同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即要培养既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备创新能力,又具有高尚道德情操、愿意服务奉献社会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校训的确立,与其母体学校——南昌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办学传统密不可分,是其文化血脉的自然延续与特色化发展。

南昌大学作为江西省唯一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其校训“格物致新,立德树人”本身就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的“格物致新”直接承袭了古代儒家的治学理念,并注入了现代科技创新精神;“立德树人”则精准概括了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这套校训体系为南昌大学整个办学系统奠定了统一的价值基调。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创建和发展初期,作为南昌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神气质自然深受母体校训的浸润和影响。学院在探索独立办学道路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需要在继承南昌大学优秀传统的同时,形成更具自身特色的标识性文化符号。作为一所以培养科学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突出特点的学院,其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将知识、技能与品德相结合,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对校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和再创造,成为凝聚共识、彰显特色的内在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应运而生。这一演变体现了以下主要考量:

  • 继承性:完整保留了“格物致新”这一核心词组,保持了与南昌大学学术血脉和精神传承的一致性。这表明学院在追求科学真理和创新精神方面,与母体学校保持着高度共识和紧密联系。
  • 创新性:将“立德树人”创造性地转化为“厚德泽人”。这一转变更加具象化、行动化。“厚德”延续了“立德”的内涵,强调德行的积累与深厚;而“泽人”则比“树人”更直接地表达了教育成果的外向性、服务性和社会效益,更贴近应用型人才输出的定位,强调了学子学成后对社会、对他人的实际贡献和价值。
  • 独特性:新的校训组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表述,既避免了与母体校训的完全雷同,又精准地概括了学院自身的办学追求和育人特色,成为学院独立文化身份的重要象征。

校训的最终确立,通常经过了学院内部的广泛讨论、专家论证以及相关决策机构的审定。它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院在特定发展阶段对自身使命、愿景和价值观的集中阐述,是全院师生员工共同认可并愿意为之奋斗的精神契约。


三、校训在学院办学实践中的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将“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精神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到了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使其从文本走向现实,从理念化为行动。

在教育教学方面:学院紧紧围绕“格物致新”的要求,构建了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体系。

  • 课程设置上,加大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工程训练中心,为学生提供“格物”的平台。
  • 教学方法上,鼓励探究式、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致新”的潜能。
  • 学科竞赛上,积极组织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竞赛,以赛促学,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些举措确保了学生能够在扎实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学院将“厚德泽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

  • 通过开设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通识教育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等融入其中,夯实“厚德”的基础。
  • 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项目,鼓励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服务群众,在奉献中体会“泽人”的价值。
  • 营造积极向上、诚信友善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榜样宣传、制度建设等,引导学生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院要求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为“人师”。

  • 在业务上,教师自身要具备“格物致新”的精神,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追踪学术前沿,将最新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以身作则地引导学生追求真理和创新。
  • 在师德上,教师要以“厚德”为标准,恪守学术道德,关爱学生成长,言传身教,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一支兼具深厚学识和高尚师德的教师队伍,是校训得以有效践行的关键保障。

在校园环境与文化建设方面:校训通过物化形态和文化活动深入人心。

  • 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如教学楼、图书馆、宣传栏等,展示校训及其释义,使其成为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重要活动中,校训被反复强调和解读,成为激励学子成长的重要精神力量。
  • 举办以校训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演讲比赛等活动,深化师生对校训内涵的理解和认同,使其内化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在学生成长与发展方面:校训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人生指引。

  • 它激励学生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勇于探索,不畏艰难,追求卓越,努力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 它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立志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合格公民。

许多校友在回顾大学生涯时,都认为校训对他们后来的职业发展和人生道路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四、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在新时代背景下,“格物致新,厚德泽人”的校训不仅没有过时,反而展现出愈发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这对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迫切要求。“格物致新”恰恰回应了这一时代召唤,强调了基础研究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攀科技高峰。
于此同时呢,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厚德泽人”深刻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强调了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确保培养出的人才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日益受到重视。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校训精准定位了人才培养规格。“格物致新”确保了人才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厚德泽人”则确保了人才具有正确的职业伦理和强烈的社会服务意识。这种结合使得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独特的竞争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面向未来,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训将继续作为学院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
随着学院在转型发展道路上不断深化,校训的内涵也将被赋予新的时代注解。
例如,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格物”的对象和方式将更加多元;“致新”的领域和速度将空前拓展;在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融的背景下,“厚德”的内涵将更具包容性;“泽人”的范畴也可能超越地域,具备更广阔的人类关怀。校训将引导学院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坚守根本,与时俱进,持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的校训“格物致新,厚德泽人”,是其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晶,是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育人实践的行动指南,也是面向未来的精神灯塔。它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气质风貌,塑造着一代代学子的精神品格,并将继续在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历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八个字,如同基因密码,已深深嵌入学院的肌体,成为其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的最强音。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506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36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