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重能,励学力行”,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紧密结合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与需求。中华文明历来重视“德”的修养与“行”的实践,古代教育思想中“尊德性而道问学”的理念与之遥相呼应。学院地处山西,这片土地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校训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这种地域文化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所为电力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校训必须回应行业对人才的特殊要求。电力行业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高技术含量、高安全要求、高责任担当的特性,因此从业者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校训的制定,正是对这些要求的集中体现和升华,是学院办学历史与精神的结晶,指引着学院的建设与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厚德”位列校训之首,充分彰显了学院将“立德”作为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在教育理念上,学院坚持德育为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厚德”对于学生的要求是多层次的:
- 在个人层面,要锤炼个人品德,做到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自律自强。
- 在职业层面,要恪守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这对于未来进入电力这样的一线生产行业至关重要。
- 在社会层面,要培育社会公德,具备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理解自身工作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思政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营造崇尚品德、修身重德的校园氛围,致力于培养既有精湛技能又有高尚品德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重能”——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重能”直接点明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与特色,即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这与普通本科教育形成差异化定位,强调学以致用、手脑并用。学院的一切工作围绕“能力培养”这一中心展开:
- 在专业设置上,紧密对接山西乃至全国的电力能源产业链,动态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确保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同频共振。
- 在课程体系上,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引入行业标准和企业真实项目。
- 在教学模式上,广泛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
- 在师资建设上,着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既具备理论教学素质,又拥有工程实践能力。
“重能”的目标是使学生毕业时就能掌握岗位所需的关键技术技能,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成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励学”——追求卓越的持续动力“励学”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方法。它激励师生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对技术的钻研以及对真理的追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特别是电力技术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一次学习,终身受用”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励学”要求:
- 学生要克服浮躁心态,沉下心来刻苦学习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积蓄能量。
- 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跟踪行业技术前沿,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院通过设立奖学金、举办技能竞赛、开展学术讲座、建立学习型组织等方式,营造积极向上、勤奋好学的校园风气,让“励学”成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动。
“力行”——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力行”是检验“厚德”、“重能”、“励学”成效的最终环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落脚点。它强调行动、实践和奉献精神。对于学院而言,“力行”体现在:
- 要求学生勇于实践,不惧困难,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训实习、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中,在实干中增长才干。
-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参与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将实践经验反哺教学。
- 推动学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开展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和产学研合作,将办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力行”文化培养了学生扎实肯干、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作风,这正是企业和社会最需要的人才特质。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角色的多维审视校长的岗位职责与领导作用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长作为学院的法定代表人和行政首长,其职责范围广泛且责任重大。全面负责学院的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意味着校长需要统筹全局,协调各方。其核心职责包括:主持制定和实施学院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领导和组织教育教学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负责师资队伍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组织领导学科专业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负责学院的财务、资产管理和后勤保障;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拓展办学资源;加强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代表学院对外交流合作等。一位有效的校长,必须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一位清醒的管理者和一位富有远见的教育家,其决策和领导风格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办学活力与发展前景。
新时代职业教育校长面临的挑战与素质要求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时期。新《职业教育法》的实施、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等重大战略的推进,对高职院校校长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更高要求。校长必须具备战略眼光,能够准确把握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导向和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学院的发展定位和特色方向。需要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善于争取政府支持、深化企业合作、吸纳社会资源,为学院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再次,必须是一位坚定的改革家,勇于打破常规,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机制改革,激发办学内生动力。
除了这些以外呢,深厚的人文关怀、清廉的工作作风以及凝聚师生的个人魅力,也是一位成功校长不可或缺的素质。他们面对挑战,引领学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打造具有显著行业特色和广泛社会声誉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校长不仅是学院行政管理的领导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倡导者和校训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其言行举止对全校师生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一位推崇“厚德”的校长,自身必然是一位品德高尚、廉洁奉公、受人尊敬的长者,他会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在学院树立起重品德、讲奉献的道德风尚。一位强调“重能”的校长,会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实践教学条件的投入,推动校企合作走向深入,亲自关心技能大赛的筹备和学生的实习实训。一位倡导“励学”的校长,会营造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氛围,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进步。一位注重“力行”的校长,会作风务实、深入一线、雷厉风行,带领全院师生将各项规划目标落到实处。
因此,校长与校训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校训为校长的治校理念提供了文化根基和价值遵循;而校长则是校训文化的活的载体和最重要的传播者,通过其领导实践,让抽象的校训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办学现实和可感可学的具体行动,从而真正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77692.html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