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福州工商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及历史)

福州工商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福州工商学院的校训“崇德求实,厚积为新”,凝练而深刻地体现了该学院的办学理念与精神追求。这八个字不仅是对学子为学为人的指引,也是对学院自身发展的鞭策与展望。“崇德”强调道德修养的至高地位,将立德树人置于教育根本;“求实”倡导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风与工作作风;“厚积”源自古典智慧,鼓励师生沉心积累,夯实基础;“为新”则彰显创新精神与时代担当,追求超越与革新。这一校训的形成,扎根于学院的发展历程,反映了其从诞生到壮大的教育实践与文化积淀。它既承袭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应用型高校的培养目标,展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与地域特征。校训的历史虽不如百年老校般悠远,却紧密契合了学院应用型转型与内涵式发展的战略路径,成为凝聚师生共识、塑造院校文化的重要精神符号,持续引导着学院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中坚守本质、开拓前行。福州工商学院的校训是什么福州工商学院的校训为“崇德求实,厚积为新”。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彼此联系,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是学院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崇德,意指推崇德行,高尚其志。这是对学院全体师生道德品行提出的核心要求。它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者本也”的思想,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高等教育中,“崇德”不仅意味着个人私德的修养,更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的建设。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操守和健全人格的应用型人才,将价值观塑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猜你喜欢

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它倡导的是一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求实”反对浮夸与虚妄,要求师生在学术研究上追求真理,在知识应用上契合实际,在事业发展上稳扎稳打。这对于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至关重要,体现了学院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实干精神人才的明确导向。

厚积,语出《庄子·逍遥游》“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强调深厚的积累是成就事业的基础。它告诫师生学问、技能、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沉淀与储备。“厚积”体现了对学习客观规律的尊重,鼓励师生沉心静气,夯实基础,涵养底蕴,反对急功近利和浅尝辄止。

为新,意为致力创新,追求新知。它代表了锐意进取、勇于开拓的时代精神。“为新”要求师生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既有框架,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学习、工作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并引领变化。这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是学院保持活力、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这四者构成了一个逐层递进、相互支撑的逻辑体系:“崇德”是立身之本,“求实”是行事之基,“厚积”是成事之道,“为新”是发展之魂。它们共同塑造了福州工商学院师生的独特气质与共同价值追求。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变

福州工商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其背后有着清晰的历史脉络和深刻的时代背景,与学院自身的发展阶段紧密相连。

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的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属于独立学院。在创办初期,学院更多地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与文化传承,其精神理念也处于萌芽和探索阶段。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对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规划,学院开始更加注重自身独立身份的构建和独特校园文化的培育。校训作为学院精神的核心载体,其提炼和确立被提上日程。

经过广泛的意见征集、深入的学术研讨和文化提炼,学院最终确立了“崇德求实,厚积为新”的校训。这一校训的诞生过程,体现了以下特点:

  • 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校训中的“崇德”、“求实”、“厚积”等概念具有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的继承。
    于此同时呢,“为新”一词又极具现代气息,凸显了创新这一时代主题,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 符合应用型高校定位: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知识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求实”与“厚积”直接对应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务实的工作态度,而“为新”则体现了应用型人才也需要具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能力。
  • 反映地域与发展特色:学院地处福建省会福州,毗邻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受“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闽商精神与福建文化影响。“求实”与“为新”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这种讲求实效、勇于开拓的地域文化特质。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预示着学院在转设之后(2020年正式转设为福州工商学院),将以全新的姿态开启内涵式发展的新篇章。

因此,校训的历史是学院从依托母体到独立成长、从探索摸索到特色发展的历史缩影,是其身份认同和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

校训“崇德”的内涵与践行

“崇德”居于校训之首,确立了道德在学院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其内涵丰富,践行路径多元。

内涵层面,“崇德”主要包括:

  • 个人品德:教育学生明礼诚信、正直善良、自律自强,培养健全的人格。
  • 学术道德:倡导严谨治学、求真求是、尊重知识产权,坚决反对学术不端行为。
  • 职业道德:结合商科、工科等应用型专业特点,培养学生未来的职业伦理和社会责任,如会计专业的诚信操守、管理专业的公平精神等。
  • 社会公德:引导学生关心社会、服务他人、热爱国家,成为有担当的公民。

践行层面,学院通过多种方式将“崇德”落到实处:

  •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开设相关课程,举办主题讲座论坛。
  •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锤炼品德。
  • 树立师德典范和优秀学生榜样,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
  • 在制度设计中体现道德要求,如完善学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等。
校训“求实”的内涵与践行

“求实”是学院治学、办学和育人的基本态度与方法论。

内涵层面,“求实”强调:

  • 真理之真:在学习和研究中,追求客观规律,尊重事实真相,崇尚科学精神。
  • 实践之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际。
  • 作风之实:倡导踏实、扎实、朴实的工作和学习作风,反对形式主义和浮夸之风。
  • 成效之实:办学和人才培养追求实际效果,以社会认可和市场需求作为重要检验标准。

践行层面,学院着力构建“求实”的教育生态:

  • 加强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推广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 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面向地方和企业需求寻求合作课题。
  •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深化“求实”内涵,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职业环境。
  • 在管理服务中提倡高效务实,解决师生关心的实际问题。
校训“厚积”的内涵与践行

“厚积”揭示了成才成事的普遍规律,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内涵层面,“厚积”意味着:

  • 知识之积:系统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避免碎片化学习。
  • 能力之积:通过反复练习和实践,不断锤炼专业技能、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 素养之积: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艺术素养等需要长期熏陶和滋养。
  • 文化之积:学院自身的办学传统、校园文化也需要岁月沉淀,历久弥新。

践行层面,学院努力营造“厚积”的良好环境:

  •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基础理论教学,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 建设书香校园,鼓励广泛阅读和深度学习,举办读书会、学术报告等活动。
  • 倡导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风,认可和奖励那些在某一领域长期坚持并取得成果的师生。
  • 注重文化传承,收集院史资料,讲好学院故事,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校训“为新”的内涵与践行

“为新”是学院面向未来、保持活力的关键所在,体现了发展的眼光。

内涵层面,“为新”主要包括:

  • 观念更新:鼓励解放思想,接纳新思想、新观念,适应时代变化。
  • 知识创新:追踪学科前沿,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新知识。
  • 技术创新:在应用领域,鼓励发明创造,解决新技术、新工艺问题。
  • 管理创新: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服务方式上不断探索优化。
  • 文化创新:推动校园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品牌。

践行层面,学院多措并举激发“为新”活力:

  • 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创客空间、孵化基地,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 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更新教学内容。
  • 设立科研基金,资助前瞻性和应用性研究,培育科研成果。
  • 加强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联系,将最新行业动态和技术需求引入教学。
  • 营造宽容失败、鼓励探索的校园氛围,保护师生的创新热情。
校训的整体性与现实意义

“崇德求实,厚积为新”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崇德”保证了“求实”、“厚积”、“为新”的方向正确,不致偏离正道;“求实”是“崇德”的具体体现,也是“厚积”与“为新”的可靠途径;“厚积”为“为新”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储备,没有积累的创新是无源之水;“为新”则是“厚积”的必然要求和价值升华,推动个人和学院不断向前发展。

在当今时代,这一校训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它回应了社会对人才“德才兼备”的呼唤,契合了国家推动应用型高校发展的战略需求,指引着师生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何立足根本、稳健前行、勇于创新。对内的文化凝聚力和对外的品牌辨识度,使得这八字校训不仅是镌刻在墙上的文字,更是流淌在福州工商学院血脉中的精神基因,持续不断地为其发展注入动力与活力,塑造着一代代学子的精神风貌与人生轨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8005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79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