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广西建院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励学、敦行”,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远的理念体系,它不仅是对学院办学传统与精神的精炼概括,更是对历代师生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的明确指引。这短短六个字,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紧密结合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并深刻回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厚德”是根基,强调育人之本在于品德,将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励学”是路径,倡导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契合了建设行业对专业技术技能的高标准;“敦行”是目标,注重知行合一,强调将所学知识技能付诸实践,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该校训的历史与学院自身的发展历程紧密相连,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文化积淀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中逐步凝练而成。它见证了学院从初创到壮大的风雨历程,凝聚了一代代建院人的集体智慧与精神风貌,是学院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核心载体。在校训的引领下,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广西乃至全国的建设领域输送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校训精神已深深融入学院的血液,成为推动其持续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厚德、励学、敦行”的深度阐释与历史脉络


一、 校训的文本解读与深刻内涵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励学、敦行”,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明确的教育指向,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指引着学院的教育教学和师生的成长方向。


1.厚德:立身之本与职业之魂

“厚德”一词,源远流长,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本意是大地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效法大地,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在学院的语境下,“厚德”具有双重核心意义:

  • 个人品德修养的基石:这是对全体师生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它强调诚信、仁爱、正直、宽容等基本道德规范的养成。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拥有高尚的品德是立身于世的根本,比任何专业知识都更为重要。学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致力于培养品德高尚的公民。
  • 职业道德素养的核心:对于一所专注于建设类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厚德”更具行业特殊性。建设行业关乎国计民生,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厚德”在此特别强调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它要求未来的建筑师、工程师、项目经理等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廉洁自律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能为利益所驱而偷工减料,不能因懈怠而忽视安全,这正是“厚德”在建设领域最具体、最深刻的体现。

因此,“厚德”位居校训之首,确立了“立德树人”是学院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和最终归宿。


2.励学:成才之径与技艺之精

“励学”即勉励勤学,意为奋发努力地学习。它源自中华民族勤学苦读的优良传统,如“业精于勤,荒于嬉”所警示的。在职业教育领域,“励学”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色:

  • 刻苦钻研的理论学习态度:尽管职业教育强调技能,但任何技能的升华都离不开扎实的理论基础。“励学”鼓励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潜心钻研建筑学、土木工程、管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技术创新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 精益求精的技能追求精神:这是“励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体现。建设行业的技艺千锤百炼,从精确的工程测量到复杂的施工工艺,从创新的BIM技术应用到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无不要求从业者具备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态度。“励学”倡导的正是这种对技艺反复磨练、对细节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鼓励师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掌握过硬的本领。
  • 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理念:建筑行业技术更新迅速,新材料、新工艺、新标准层出不穷。“励学”不仅局限于在校期间,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要求。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持续更新知识库的能力,以适应行业发展的快速变化。

“励学”是连接“厚德”与“敦行”的桥梁,是积累知识、提升技能的必要过程。


3.敦行:实践之要与服务之实

“敦行”意指笃实履行,着重于行动和实践。它源自《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校训将“敦行”置于末尾,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最终目标。

  • 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敦行”要求学院的教育教学必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强化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它鼓励学生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并能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识图、制图到现场施工管理,从材料检测到工程造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在实践中巩固和升华。
  • 突出知行合一的价值取向:“敦行”是对“厚德”与“励学”成果的最终检验。美好的品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丰富的知识和技能也不能束之高阁。它要求师生将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学到的本领,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展现职业素养,创造社会价值。
  • 彰显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区域性的高职院校,其重要使命就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敦行”最终要落实到为广西的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上。学院的毕业生遍布八桂大地,他们用扎实的行动和卓越的业绩,生动诠释了“敦行”的内涵,将所学奉献于社会,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厚德、励学、敦行”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育人逻辑:“厚德”是方向保障,“励学”是能力基础,“敦行”是价值实现。它们共同体现了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坚定追求。


二、 校训的历史渊源与演进历程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它的形成与凝练,深深植根于学院数十年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对教育规律的不断探索之中。其演进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办学初期的精神积淀(1958年-改革开放)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1958年成立的广西南宁建筑工程学校。在建国初期百业待兴的背景下,学校的创立肩负着为广西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的重任。那个时期的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师生们展现出了昂扬的斗志和奉献精神。他们可能没有明确提出系统化的校训,但“吃苦耐劳、重视实干、严谨求是”的作风已经深入人心。这种精神气质,为后来校训中“励学”与“敦行”的提出提供了丰厚的历史土壤。师生们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理论,在艰苦的工地上实践操作,这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模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学院注重实践的传统,这本身就是“励学”与“敦行”的早期实践。


2.改革发展中的理念探索(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城乡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对建设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都大幅提高。学校在此期间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变更和资源整合,逐步从中专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在这一阶段,学校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文化建设和精神引领的重要性。教育界开始普遍重视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校训作为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其凝练工作被提上日程。学校在总结历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开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中汲取营养,思考能够代表自身特色和追求的核心理念。一些初步的、可能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表述,如“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等,在校园中流传,为最终校训的确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铺垫。这一时期,对“德”的重视也随着国家教育方针的强调而日益凸显。


3.升格建院与校训的正式确立(21世纪初)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迎来了大发展。2002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有基础上组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标志着学校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阶段。升格为高职院校,不仅是办学层次的提升,更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革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院迫切需要一個高度凝练、富有感召力且能指引长远发展的校训,以凝聚人心、彰显特色、塑造品牌。

在这一背景下,学院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他们回顾了学院几十年来的办学传统,分析了建设行业对人才素质的核心要求,并参考了国内外知名高校的校训文化。最终,“厚德、励学、敦行”这六个字脱颖而出,被正式确立为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这一选择体现了以下深思熟虑:

  • 文化传承性:三个词汇均源自中华经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时代适应性:它们完美契合了国家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倡导“工匠精神”以及职业教育重视“产教融合、知行合一”的时代要求。
  • 行业针对性:精准地把握了建设行业重视诚信品德(厚德)、专业技术(励学)和工程实践(敦行)的突出特点。
  • 系统完整性:三者构成了一个从品德到学识再到行动的完整闭环,逻辑严密,指引全面。

校训的正式确立,是学院文化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它使学院的精神追求有了一个统
一、权威、响亮的表达。


4.新时代的深化与弘扬(至今)

校训确立之后,其内涵在学院的发展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深化。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将校训精神融入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

  • 环境浸润:将校训醒目地镌刻在校园的标志性建筑上,置于官网首页,写入招生简章和宣传材料,使其成为视觉识别系统的核心元素。
  • 制度保障:将校训精神渗透到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学生守则、师德师风建设等各项规章制度中,使其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 活动载体: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技能竞赛、表彰大会等重要场合,反复宣讲校训的意义;组织开展以“厚德”为主题的道德讲座、以“励学”为主题的学风建设活动、以“敦行”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让校训“活”起来。
  • 榜样引领:评选和表彰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教师、杰出校友和技能标兵,用身边人、身边事生动诠释校训的价值,增强其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这个过程中,校训不再是墙上的标语,而是内化为了广大师生的价值认同和自觉行动。它激励着一届届学子刻苦学习、锤炼技能、修养品德,也鞭策着教职员工潜心育人、服务社会。当学院的毕业生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出色的业绩和良好的口碑赢得社会赞誉时,他们就是在用行动为校训增添新的时代注脚。校训的历史,就是一部学院自身奋斗成长的历史,也是一部其文化不断生成、积淀和光大的历史。


三、 校训的现实意义与未来展望

“厚德、励学、敦行”的校训,对于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继续担当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建设人才的重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价值。


1.引领人才培养的根本遵循

在职业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校训为学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清晰的方向和标准。它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学院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应当围绕校训展开:德育课程体系要着力“厚德”,专业教学与技能训练要体现“励学”,实习实训与产教融合要落实“敦行”。只有坚持这三者的统一,才能培养出既掌握精湛技艺,又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正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所急需的人才类型。


2.塑造特色校园文化的核心灵魂

校训是校园文化的精髓和灵魂。它塑造了学院独特的文化气质:一种崇尚品德、尊重知识、注重实干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举一动,都应体现校训的精神。
例如,实训基地里对操作规范的严格遵守,是“厚德”与“励学”的结合;技能大赛上对毫米之争的执着,是“励学”的极致体现;毕业生在重点项目一线攻坚克难,则是“敦行”的最佳证明。这种独特的文化将成为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3.强化社会服务与品牌形象的有力支撑

校训是学院向社会展示自身形象和承诺的重要窗口。当“厚德、励学、敦行”成为学院对家长、企业和社会的庄重承诺时,它就建立起了一种信任。用人单位知道,秉持这一校训的毕业生,大概率会是诚实守信、业务扎实、踏实肯干的人才。这极大地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声誉和品牌价值。
于此同时呢,校训也激励学院自身要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在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对口支援等方面积极“敦行”,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赢得更广泛的支持。

面向未来,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建设行业正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工业化方向转型升级。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厚德、励学、敦行”也将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厚德”将更加注重信息时代的职业伦理和生态责任;“励学”将强调对智能建造、BIM技术、绿色建筑等新知识、新技能的快速学习和掌握;“敦行”则要求师生勇于投身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现实问题。校训的精神内核历久弥新,它将持续引领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校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断的发展实践中焕发出永恒的光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82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11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