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旅游学校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四川文旅学院简介资料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与四川文旅学院作为四川省文旅类教育的重要载体,分别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重使命。前者以培养基层文旅服务人才为核心,后者则聚焦于高层次文旅管理与创意人才培养,两者共同构建了四川文旅人才梯队的完整链条。从办学定位来看,四川文化旅游学校(原四川省旅游学校)依托省属公办背景,深耕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以酒店管理、导游服务为代表的特色专业群;而四川文旅学院(原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旅游学院)自专升本后,逐步向应用型本科转型,开设文化产业管理、旅游规划等本科专业,凸显产教融合特色。两校在专业设置上均紧密对接文旅产业链需求,但培养层次与目标存在显著差异。

四	川文化旅游学校,四川文旅学院简介资料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作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其核心优势在于实践教学体系与行业认证衔接,毕业生持证上岗率达98%,主要输送至星级酒店、景区等基层岗位。四川文旅学院则通过“大文旅+新文创”学科布局,构建了从高职专科到联合培养本科的多层次体系,近年来与峨眉山、蜀旅集团等企业的订单班覆盖率超60%。两校共同支撑起四川文旅产业从基础服务到管理策划的人才供给体系,但受限于办学层次,四川文化旅游学校在学历提升通道上仍需依托外部升学考试,而四川文旅学院通过专升本路径已初步实现内部贯通。

基础信息对比表

对比维度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 四川文旅学院
办学性质 省属公办中等职业学校 省属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
成立时间 1979年(前身四川省旅游学校) 2004年(前身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旅游学院)
在校学生规模 约4500人(含中职) 约8000人(含高职专科)
核心专业群 高星级饭店运营、旅游服务与管理 旅游管理、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构建了以“三阶递进”为特征的课程体系:基础年级侧重普通话、形体训练等职业素养课程,高二引入茶艺、调酒等专项技能模块,高三强化导游实务、酒店情景英语等岗位实训。其省级重点专业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采用“双师轮岗制”,每周安排企业导师进校授课。

四川文旅学院则推行“平台+模块”课程改革,设立文旅电子商务、非遗传承创新等跨专业选修包。旅游管理专业实施“1+X”证书制度,将研学旅行策划、定制旅行管家等新业态融入教学。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数字文旅技术专业与腾讯云合作开发VR景区建模实训项目,2023年相关课程获省级在线精品课程认定。

师资结构与产学研合作

指标项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 四川文旅学院
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比 38% 46%
双师型教师比例 62% 75%
产教融合基地数量 28个(含五星级酒店实训中心) 45个(含省级文旅融合示范基地)
近三年横向课题经费 约120万元 约850万元

就业质量与发展路径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毕业生呈现“基层岗位高覆盖”特征,2023届就业数据显示:酒店前厅部领班占比37%,景区讲解员占比29%,平均试用期薪资4200元。学校通过“一校多企”模式与世纪金源、岷山饭店等企业共建订单班,近三年订单培养学生留用率达91%。

四川文旅学院则形成“分层就业”格局:高职专科生主要进入文旅项目策划、康养旅游等新兴领域,初始月薪4800-6500元;联合培养本科生约65%进入文旅集团管培生计划。值得注意的是,该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创业率达8.7%,高于全省高职平均水平。

社会服务能力对比

服务项目 四川文化旅游学校 四川文旅学院
年培训社会人员规模 3000人次(含民宿从业人员) 5800人次(含文旅局长专题研修)
技术研发成果 完成《川菜宴席服务规范》等3项行业标准 持有旅游规划乙级资质,完成县域文旅规划17项
文化传承项目 羌绣、川剧变脸等非遗工坊 蜀锦织造数字化保护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支持

两校在服务地方文旅发展中各具特色:四川文化旅游学校通过“技能扶贫”计划,累计为凉山州、甘孜州培养乡村旅游带头人1200余名;四川文旅学院则主导编制《四川省红色旅游发展指数报告》,其智慧文旅研究院开发的景区客流预测系统已应用于20余个4A级以上景区。

面向“十四五”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两校均启动数字化转型计划。四川文化旅游学校投资建设虚拟仿真导游实训室,开发AR景区导览课程资源包;四川文旅学院则与华为共建“文旅云”大数据平台,其数字文旅创新团队获评省级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这些举措标志着四川文旅教育正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为区域文旅产业升级提供持续智力支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lvyou/1544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247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