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旅游学校

文化旅游学校,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培养旅游人才,打造文化名片

作为川东北首个以“文化旅游”命名的高职院校,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自2020年建成招生以来,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聚焦文旅产业人才需求,构建了“文化+旅游+科技”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学院以非遗传承、智慧旅游、景区运营等特色专业为支点,通过校地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累计为川陕渝地区输送文旅专业人才超3000人,同时依托阆中古城、川北皮影等文化资源,开发《川北非遗技艺》《红色文化解说》等校本课程,形成“人才培养反哺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其“双核驱动”(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办学路径,不仅填补了区域文旅职教空白,更成为地方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载体。

文	化旅游学校,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培养旅游人才,打造文化名片

一、区位优势与战略定位:扎根嘉陵江畔的文化职教新高地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春节文化发源地四川南充,紧邻嘉陵江生态景观带,距阆中古城、朱德故里等5A级景区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学院锚定“成渝文旅人才供给侧改革试验区”目标,开设旅游管理、文物修复与保护、数字媒体艺术等8个专业,其中旅游管理专业入选教育部“1+X”证书试点。通过“政校企”三方共建产业学院,与华侨城、宋城演艺等头部企业联合开发实训课程,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的精准对接。

核心指标南充文旅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桂林旅游学院
文旅相关专业占比100%78%92%
省级文旅产教融合基地3个5个2个
非遗技艺传承课程12门8门6门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从“输血”到“造血”的职教变革

学院打破传统学科体系,构建“四阶递进”培养模型:一年级通过“文旅认知工坊”开展行业启蒙;二年级进入“非遗大师工作室”进行技艺传承;三年级参与“景区轮岗实训”积累实战经验;四年级完成“文旅策划实战项目”实现毕业即上岗。例如,2023级旅游管理班学生参与设计的“川北灯会数字化体验方案”,已被南充市采纳并应用于春节文旅推广。

培养环节传统模式南充模式华侨城定制班
理论教学占比70%40%30%
非遗技艺考核30%15%
企业项目实操2周/学期8周/学期12周/学期

三、文化传承与创新:让沉睡资源焕发时代价值

学院建立“三位一体”文化传承机制:成立川北皮影、阆中剪纸等5个非遗研习社,开发《保宁醋酿造工艺》《川剧脸谱数字化设计》等特色课程;与南充市博物馆共建文物修复中心,承担省级文物保护项目3项;通过VR技术复原张澜故居、锦屏山等历史场景,形成“数字文化资源库”。2023年,师生团队创作的沉浸式话剧《川北往事》在嘉陵江夜游项目中演出超百场,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27%。

文化项目类型成果转化量经济效益(万元)社会效益
非遗数字化产品42件120非遗传承人新增收30%
景区提升方案17套850游客停留时间延长1.8小时
文化传播活动63场260覆盖人群超15万人次

通过“专业集群+文化IP”双轮驱动,南充文旅学院正从区域性职教机构转型为文旅融合发展的赋能平台。其探索的“教室进景区、课堂连舞台”教学模式,以及“文化策展+商业运营”复合型人才培养路径,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可复制的改革样本。未来随着成渝文旅走廊建设的推进,该院有望成为连接巴蜀文化与国际旅游市场的枢纽型职教力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lvyou/168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4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