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丽江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丽江中职技校)

丽江中等专业技术学校(丽江中职技校)是滇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依托丽江市文旅资源与产业需求,形成“产教融合、文旅导向”的办学特色。学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民族工艺美术、现代农业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省级骨干专业占比超40%。近年来通过“校企合作+非遗传承”模式,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68%,为丽江文旅产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硬件设施方面,学校建有模拟导游实训室、扎染工坊、电商直播中心等特色教学空间,并与丽江古城景区、滇菌王实业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84年创立的丽江农业职业中学,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专,2020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高水平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当前办学定位聚焦三个方面:

  • 服务区域文旅产业升级,重点培养导游、酒店管理、非遗技艺人才
  • 承接滇西北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年培训量超3000人次
  • 构建“中文+职业技能”国际化育人体系,招收南亚留学生
年份在校生规模本地就业率省级竞赛获奖数
20181860人52%3项
20222450人68%17项
20232730人71%24项

专业布局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双轮驱动专业群,形成三大特色方向:

  • 非遗传承类:东巴绘画、纳西族服饰制作、滇西传统建筑技艺
  • 智慧旅游类:数字导游、景区智能化管理、民宿运营
  • 生态农业类:高原特色种植、滇重楼栽培、食用菌生产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合作企业技能证书获取率
旅游服务与管理茶艺与茶文化、研学旅行设计、多语种导游实务丽江玉龙雪山景区、金茂酒店集团92%
民族工艺美术东巴文字设计与应用、传统扎染技艺、民族服饰数字化建模丽江文创园、云南非遗保护中心85%
现代农业技术高原花卉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农产品电商运营滇菌王实业、丽江神农农业88%

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和“非遗大师进校园”工程,形成多元化师资结构: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行业经历要求
在编专任教师112人58%5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
非遗传承人28人15%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企业兼职导师45人23%行业技术骨干,持有高级职称

教师团队近3年完成《纳西族民居营造技艺》《滇西北药用植物图谱》等校本教材开发,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实施“1+X”证书制度,毕业生呈现多元化发展路径:

  • 升学通道:与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共建“3+2”分段培养项目,年均升学率41%
  • 就业分布:本地文旅企业占62%,省外制造业占18%,自主创业占15%
  • 典型岗位:景区讲解员(月薪4500-6000元)、民宿主理人(年薪8-15万)、非遗工坊技师(计件薪酬)
年份创业率对口就业率平均起薪
20209%63%3200元
202315%71%3800元

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学校打造“前校后坊”教学模式,形成三大实践平台:

  • 非遗工坊集群:校内设有东巴纸制作、黑陶烧制等6个大师工作室,产品直供丽江古城商铺
  • 智慧旅游实训中心:VR全景导游模拟系统、多语种智能导览设备实操环境
  • 乡村振兴服务站:承接农村电商培训、特色农产品品牌设计等项目

与丽江股份公司合作开展“景区现场教学”,学生在玉龙雪山、泸沽湖等景点进行实景讲解实训,实现“课堂-景区”无缝衔接。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项目包括:

  •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年均1200人次,覆盖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服务等领域
  • 文旅从业人员轮训:与丽江酒店协会合作,年培训量超800人
  • 国际文化交流:承接东南亚国家“中文+旅游服务”短期研修项目
培训类型2022年人次2023年人次增长率
职业技能鉴定68082020.6%
企业定制培训45063036.7%
非遗技艺传承32041028.1%

通过持续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丽江中职技校已成为滇西北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院校,其“非遗赋能+产业对接”的办学经验在全省推广,为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1244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97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