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利川市中等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利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利川市中等民族职业技术学校(利川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唯一一所公办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承载着区域职业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学校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与扩建,现已形成以中职教育为主体,融合职业技能培训、成人继续教育的多层次办学体系。作为武陵山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节点,该校紧密结合恩施州“硒食品产业链”“生态文化旅游”等区域经济特色,开设了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信息技术等12个重点专业,其中民族工艺美术、茶艺与茶文化等专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与恩施硒产业协会、利川红产业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升学率稳定在30%左右,成为鄂西地区职业教育改革的典范。

学校发展历程与核心优势

利川市中等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的发展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1984-2000年)以基础技能教育为主;扩张期(2001-2015年)通过合并利川市教师进修学校等单位,形成多学科架构;转型期(2016年至今)聚焦“民族+现代”双轨战略,建成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其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依托武陵山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了肉连响舞蹈、西兰卡普织锦等非遗课程;二是构建“硒产业学院”平台,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深度对接;三是推行“1+X”证书制度,学生双证获取率达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专业布局与教学资源配置

学校现设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四大专业群,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茶叶生产与加工)、省级特色专业3个。教学资源方面,建有硒茶种植实训基地、智能温室、电子商务实战中心等32个校内实训场所,设备总值超5000万元。通过与湖北民族大学、长江职业学院的“3+2”中高职衔接项目,年输送专科生源200余人。

年份在校生规模专任教师数本科升学率企业订单班覆盖率
20182136人142人24%35%
20212895人189人29%62%
20233452人217人31%78%

民族特色教育实践

学校将土家族、苗族等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形成“四维一体”育人模式:课程维度开设《土家语基础》《民族工艺鉴赏》必修课;活动维度举办“肉连响”艺术节、西兰卡普编织大赛;环境维度建设土家吊脚楼风格实训楼,布置非遗文化长廊;师资维度引进12名非遗传承人担任兼职教师。该模式使民族文化课程占比达到总课时的18%,学生民族技艺认证通过率达91%。

民族特色项目参与学生数技能认证通过率获奖等级
肉连响舞蹈426人94%省级金奖3项
西兰卡普织锦312人89%国家非遗创新奖
撒尔嗬民俗礼仪287人86%州级文化传承奖

产教融合与就业质量

学校与42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硒茶产业学院”“智慧旅游学院”等5个产业学院。通过“岗位引领、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876名,本地就业占比73%,对口就业率81%。重点合作企业包括利川红业集团、腾龙洞旅游集团等,提供奖学金覆盖率达45%,订单班学生起薪较普通班高18%。

专业类别合作企业数顶岗实习月薪就业满意度
现代农业15家3200-4500元92%
旅游服务18家3000-4000元88%
智能制造12家4000-5500元90%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学校正推进“硒谷工匠”培育计划,通过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实训中心、升级民族工艺数字化工作室等举措,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未来三年规划显示,将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直播电商等前沿专业,预计年培训社会人员能力突破5000人次,着力打造武陵山区职业教育高地。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178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838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