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农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农安职校)

农安县职业技术学校(农安职校)

农安县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吉林省农业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始终以服务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为核心目标。学校始建于1985年,历经三次校区扩建和专业体系改革,现已形成以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机维修为骨干专业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有智能化温室、畜牧养殖实训基地等36个校内实践场所,与中粮集团、牧原股份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累计为区域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1.2万人,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成为推动农安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人才引擎。

农	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一、学校概况与基础设施

农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现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稳定在3200人左右。校园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包含教学区、实训区、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其中,现代农业技术实训中心配备智能灌溉系统、无人机植保设备等先进教学工具,农机维修实训车间拥有价值800万元的各类检修设备。

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实训设备总值
主校区8.6万平方米4.5万平方米5200万元
现代农业实训基地3.2万平方米1.2万平方米2800万元
校企合作实训中心1.5万平方米0.8万平方米1500万元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构建"农业+现代服务业"的专业集群,重点建设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特色专业。其中,现代农业技术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示范专业,采用"季节分段式"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农时实践有机结合。

专业类别核心专业对接产业资格证书获取率
农业生产现代农业技术智慧农业92%
加工制造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88%
信息技术农村电商直播经济85%

三、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现有专任教师216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占35%,持有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8%。

职称结构人数占比
正高级2813%
副高级6530%
中级9343%
初级3014%

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学校推行"三段式"育人模式:第1学年基础能力培养,第2学年专项技能训练,第3学年顶岗实习。与吉林农业大学共建"3+2"中高职衔接项目,年均输送200名学生继续深造。

  • 实施"田间课堂"教学改革,专业课40%课时在实训基地完成
  • 建立"师傅带徒弟"传承机制,聘请32位乡土专家担任兼职导师
  • 开发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覆盖农机操作等高危实训项目

五、产教融合实践

学校与23家农业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实践平台。近五年累计开展订单培养1860人次,企业满意度达94%。

合作企业合作形式年接收实习生
中粮家佳康订单培养+顶岗实习120人
牧原股份现代学徒制80人
金翼蛋品技术研发合作60人

六、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年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超5000人次,技术帮扶覆盖全县15个乡镇。组建"科技特派员"服务队,累计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问题380余项。

培训类型年培训量证书获取率
新型职业农民3200人82%
农业技术人员1200人78%
农村电商从业者800人89%

七、学生发展质量

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保持在81%以上,平均起薪达到3800元/月。通过"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机制,涌现出一批省级技术能手。

年份就业率升学率创业率
202183%12%5%
202285%15%4%
202381%18%6%

八、发展挑战与对策

面对农业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求,学校存在智能化教学设备更新滞后、跨学科复合型师资短缺等问题。未来拟通过三项举措突破发展瓶颈:一是建设数字农业虚拟仿真实训中心,二是实施教师企业实践"旋转门"制度,三是深化与本科院校的"3+4"贯通培养改革。

农	安县职业技术学校

农安县职业技术学校经过四十年发展,已形成鲜明的农业职业教育特色。通过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社会服务,学校不仅成为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摇篮,更构建起教育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的生态系统。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和国际化合作方面寻求突破,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