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四川技术学校

都江堰职业中学校区(都江堰职中)

都江堰职业中学校区(都江堰职中)

都江堰职业中学校区坐落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都江堰市,是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先行示范校。学校始建于1983年,2008年经灾后重建形成"一校两区"格局,主校区占地128亩,建筑面积6.2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800余人,教职工265人。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该校深度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构建"水利+文旅+智能制造"特色专业体系,与3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校园内保留李冰文化长廊、川西园林景观等地域元素,实训楼配备价值4800万元的智慧教学设备,形成"传统技艺传承+现代技术应用"的育人特色。

都	江堰职业中学校区

一、历史沿革与校区布局

发展阶段关键事件校区规模变化
1983-2003水利技术学校时期占地23亩,在校生800人
2004-2008申办国家级重点职中扩建至78亩,开设6个专业
2009-2015灾后重建与示范校建设新校区投用,建筑面积达5.8万㎡
2016-至今省级双优校创建实训设备值提升至4800万元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专业大类核心专业实训基地职业资格证书
水利工程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李冰治水实训中心水利工程施工员
旅游服务类高星级饭店运营青城道茶非遗工坊茶艺师(高级)
智能制造类无人机操控与维护航空模拟实训舱民航无人机驾驶证
信息技术类数字媒体技术应用VR全景制作实验室1+X数字影像处理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教师类型人数占比专项能力
双师型教师14253.6%持有行业资格证均2.3本
硕士及以上8933.6%其中工程硕士42人
企业兼职教师6725.3%来自华为/京东等企业
高级职称教师5821.9%含正高级讲师5人

四、教学设施配置标准

设施类别数量/面积技术参数应用场景
智慧教室48间配备86寸交互一体机理实一体化教学
专业实训室36个设备总值2800万元1+X证书培训
虚拟仿真中心2个平台水利BIM建模系统高危场景教学
创新创业基地1200㎡分设文创/机电/IT工坊项目孵化与竞赛

五、学生发展路径分析

学校构建"升学+就业"双通道培养体系,近五年毕业生去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 高职单招录取率68.7%,对口院校涵盖四川水利职院等国家双高计划院校
  • 直接就业率24.3%,主要进入中国电建、华侨城等央国企
  • 技能高考本科上线率19.5%,水利类专业达线率超全省均值42%
  • 创业扶持项目年均孵化12个,涉及乡村旅游、智能灌溉等领域

六、产教融合实施成效

合作模式签约单位共建成果年输送人数
订单培养东方电气集团联合开发《核电设备基础》课程60-80人
产业学院腾讯云计算公司建成川西首个云计算实训中心30人/届
学徒制试点都江堰景区管理局培养非遗讲解员42名15人/年
技术服务中心四川省水利厅完成12个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

七、校园文化建设特色

学校将李冰治水文化深度融入育人体系,形成"三层渗透"模式:

  1. 环境浸润层:建设水文化主题园、治水名人雕塑群、都江堰微缩景观等文化地标
  2. 课程渗透层:开发《都江堰水利工程智慧》《川西林盘营造技艺》等8门校本课程
  3. 活动渗透层:举办年度治水文化节、非遗技艺大赛、创新创业集市等品牌活动

八、社会服务能力评估

服务类型年度指标区域贡献度典型案例
职业培训年培训6800人次占全市技能培训总量35%乡村振兴带头人培育项目
技术攻关完成14项专利转化助力3家本地企业升级智能灌溉系统研发应用
文化传承培养非遗传承人76名覆盖7个省级非遗项目青城道教音乐传习所
应急支援组建200人应急分队参与汛期抢险12次/年2023年山洪灾害预警支援

经过三十年发展积淀,都江堰职业中学已形成"根植治水文化、对接产业前沿"的鲜明办学特色。未来需在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一是深化"水利+"专业集群建设,开发智慧水务等新兴方向;二是构建"校-园-城"三位一体发展格局,强化科创园区联动;三是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服务"一带一路"水利技术输出。这所承载着千年治水智慧的职业学校,正以创新姿态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都江堰答卷。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