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宜宾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宜宾市。学院以化工类专业为特色,依托四川化工控股集团的产业资源,构建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作为西南地区化工领域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院现开设应用化工技术、石油化工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等核心专业,形成覆盖化工生产、设备维护、安全环保的完整产业链专业群。近年来,学院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升级改造、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举措,累计为行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超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6%以上。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四川化工技工学校,2017年升格为高职院校,2020年入选四川省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办学定位聚焦“服务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构建“化工+智能制造+新能源”专业集群,与中化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
关键指标 | 数据 |
---|---|
建校时间 | 1958年 |
占地面积 | 850亩 |
在校学生 | 1.2万人 |
合作企业 | 中国中化、宁德时代等267家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院设置6个二级学院,重点建设应用化工技术国家级骨干专业,石油化工技术、工业分析技术获省级重点专业认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架构,引入德国AHK化工职业资格标准,开发X证书课程32门。
专业类别 | 代表专业 | 认证情况 |
---|---|---|
化工生产类 | 应用化工技术 | 国家级骨干专业 |
智能制造类 | 化工装备技术 | 1+X证书试点 |
新能源类 | 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 | 省级重点建设 |
三、师资队伍结构
现有专任教师468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37.2%,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达68.5%。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聘请企业技术骨干87人担任兼职教师,组建跨企业教研室12个。
师资类型 | 人数 | 占比 |
---|---|---|
正高职称 | 62 | 13.2% |
副高职称 | 118 | 25.2% |
企业兼职教师 | 87 | 18.6% |
双师型教师 | 294 | 62.8% |
四、实训基地建设
投入1.2亿元建成化工生产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实训馆等8大实训基地,其中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室通过HSE国际认证。与蜀泰化工共建厂中校,实现“车间即课堂”教学模式。
五、产教融合模式
创新“四阶递进”培养体系:第1学期基础认知实习,第2学期虚拟仿真训练,第3学期轮岗实训,第4学期顶岗实习。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展“锂电材料订单班”,课程由企业工程师主导教学。
六、科研与社会服务
近三年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47项,横向技术服务到账经费1800万元。成立化工新材料研发中心,为宜宾锂宝新材料等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4件。
七、学生发展质量
2022届毕业生对口就业率89.7%,本地就业占比63.2%。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项17项,省级技能竞赛奖项243项。专升本录取率从2018年12.5%提升至2022年28.7%。
八、国际化办学探索
与德国埃尔福特应用技术大学共建“中德化工班”,引进ISAS课程体系。承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教育,累计培养柬埔寨、老挝留学生56名,输出化工技术标准至越南海防大学。
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双师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已形成鲜明的化工职业教育特色。未来需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混合所有制办学机制探索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