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卫生学校

南京卫校 张宁新(南京卫校 张宁新)

南京卫生学校(简称南京卫校)教师张宁新是职业教育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实践者与创新者。其教学生涯贯穿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阶段,以“临床思维导向”教学模式和数字化课程开发能力著称。近年来,张宁新通过构建“虚拟仿真+真实场景”的混合式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规范性与临床应变能力。其主导的《急救护理实务》课程被纳入江苏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相关教学资源在长三角地区医疗机构中推广覆盖率达78%。在科研层面,张宁新聚焦基层医疗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主持完成省级课题3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2篇,其中提出的“岗位胜任力动态评估模型”被多家卫生院校采纳。社会服务方面,其牵头组建的“南卫健康科普团”累计开展社区医疗培训超200场,直接惠及群众3万余人次。

教学创新成果与核心数据

项目类型具体成果覆盖范围实施周期
课程建设开发《急救护理VR实训系统》全国43所卫校应用2018-2022
教材编写主编《现代救护技术》国家规划教材年发行量超5万册2020版
教学改革推行“三阶递进”考核体系南京卫校2021届全员实施持续迭代中

科研能力与成果转化对比

维度张宁新团队行业平均水平省内最优水平
年均科研经费(万元)85.642.3120.8
专利转化率(%)68.335.782.4
横向课题占比(%)52.128.961.5

社会服务效能量化分析

服务项目年度开展量受益人次合作机构层级
基层医护培训46场次8300+区县级医疗机构
健康科普讲座112场次1.2万+街道/社区中心
行业标准制定8项参与/省级卫健委

在教学资源开发维度,张宁新团队构建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实现关键突破。数据显示,该系统使实训操作错误率降低42%,设备损耗成本下降67%,尤其在气管插管、静脉穿刺等高风险项目中,学生首次操作成功率从传统模式的58%提升至82%。值得注意的是,其研发的智能评估算法可实时捕捉操作者手势轨迹,误差识别精度达到0.1毫米级,这一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同类系统前列。

科研转化方面,张宁新提出的“急救技能衰减曲线模型”颠覆传统培训周期设定。通过追踪2000名医护人员发现,心肺复苏术的技能半衰期仅为4.3个月,建议将复训周期从1年缩短至6个月。该成果已被江苏省人民医院等12家三甲医院引入继续教育体系,推动区域急救能力标准化建设。其主导的“灾难医学情景模拟平台”更在2022年新冠定点医院实战演练中发挥关键作用,应急处置效率提升37%。

  • 技术应用创新:融合MR混合现实技术重构解剖学教学场景
  • 培养模式突破:创建“双师双证”护理人才认证标准
  • 社会价值延伸:搭建西部医护云培训平台实现资源跨域共享

职业发展路径关键节点

2015年担任南京卫校护理系主任期间,张宁新启动“课堂-病房”直通计划,将鼓楼医院ICU病房作为第二实训基地。2018年获评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其参赛作品《创伤救护虚拟现实教程》开创医疗类课程赛项评分新高。2021年当选中华护理学会职业教育专委会副主委,主导修订《中等医学教育质量国家标准》。近期正推进“AI+急救”国际合作项目,与德国汉堡大学共建跨境教学资源库。

当前,张宁新团队正着力破解医疗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鸿沟”问题。通过开发适老化智能教学终端,使50岁以上乡村医生的数字工具掌握率达到89%,较常规培训提升4倍。其倡导的“技能护照”制度已在国内7省试点,实现医护人员执业资格与继续教育学时区块链存证。这些探索为健康中国战略下的职业教育革新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weisheng/14809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