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幼师学校

西昌幼师师范学校(西昌幼师师范学校)

西昌幼师师范学校(全称“西昌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唯一一所以培养幼儿教师为主的公办高等专科院校。学校立足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以“服务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核心使命,构建了以学前教育为特色、多专业协同发展的办学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成为西南地区基层幼教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其办学特点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扎根民族地区,针对彝汉双语教育、乡村幼教等需求开设特色课程;二是注重师范技能培养,构建“理论+实训+实习”一体化模式;三是通过校企合作拓展就业渠道,毕业生在川滇等地基层幼儿园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然而,学校也面临教育资源区域不均衡、高学历师资引进难等挑战,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与跨区域协同办学上寻求突破。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学校前身为1952年成立的西昌师范学校幼师班,2018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升格为专科层次高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超6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达45%。

时间阶段 关键事件 办学层次
1952-2000年 中等师范教育为主,开设幼师专业 中专
2001-2017年 转型五年制大专,增设早期教育等专业 中高职衔接
2018年至今 升格专科院校,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高职专科

二、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

学校形成以学前教育为核心,涵盖早期教育、音乐教育等关联专业的集群化布局。课程体系突出“民族+艺术+技术”特色,例如开设彝汉双语绘本创作、民族音乐舞蹈等地域性课程。

专业名称 核心课程 职业面向
学前教育 学前心理学、幼儿园活动设计、彝汉双语教学法 民族地区幼儿园教师
早期教育 婴幼儿卫生保健、亲子活动指导、康复训练技术 托育机构管理人员
音乐教育 民族声乐、幼儿歌曲创编、奥尔夫音乐教学 幼儿园艺术课程教师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实施“双师素质”提升计划,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幼儿园实践经历。截至2023年,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比38%,另聘有一线幼教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类别 数量 占比 专项能力
正高级职称教师 22人 15% 含省级教学名师3人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 89人 56% 教育学、心理学背景为主
双师型教师 114人 72% 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及职业资格证书

四、实践教学与就业质量

学校构建“校内外联动”实践体系,校内建有模拟幼儿园、儿童行为观察室等实训场所,与凉山州内120余所幼儿园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近五年毕业生首次就业率均超92%,专业对口率达85%。

  • 实习管理:实行“集中顶岗+分段轮岗”模式,大三学年全员进入合作幼儿园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
  • 就业流向:80%毕业生服务于川滇黔基层幼儿园,15%通过公招考试进入公办园,5%自主创业开办早教机构。
  • 职业发展:跟踪调查显示,毕业3年内晋升为园长助理或骨干教师的比例达42%。

五、民族教育特色与创新

针对彝汉双语教育需求,学校开发《彝族民间游戏课程化研究》等特色教材,组建“彝心向阳”志愿服务队,深入大凉山腹地开展幼教帮扶。2022年牵头成立“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联盟”,联合云南、贵州等地院校共享教学资源。

六、发展挑战与未来规划

当前学校面临两大核心挑战:其一,数字化教学资源覆盖率不足,仅达到65%;其二,高层次科研平台缺失,近两年纵向课题立项数量低于省内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根据“十四五”规划,学校将重点推进三方面建设:一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开发AR民族服饰设计等数字化课程;二是启动“名师工作室”计划,柔性引进省外学前教育专家;三是拓展国际交流,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东南亚幼教研究基地。

作为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标杆院校,西昌幼师师范学校通过精准定位区域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模式。未来需在教育信息化转型、师资结构优化等领域持续发力,以巩固其在西南地区幼教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2629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93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