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幼师学校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川幼师专校训)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严、实、精、新”凝聚了学校办学理念与教育追求。“严”体现治学严谨、师德严正,强调规则意识与职业素养;“实”倡导脚踏实地、知行合一,注重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精”指向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彰显专业深耕与技能精进;“新”突出创新思维与时代适应,呼应学前教育改革需求。四字校训既传承师范教育传统,又契合现代幼教发展脉络,形成“规范奠基—实践导向—专业淬炼—创新驱动”的逻辑链条,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指引。

四	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

一、校训历史传承与价值内核

校训形成于学校70年师范教育积淀,融合近代实业救国精神与新时代教育要求。“严”源自师范生行为规范体系,涵盖教学纪律、师德准则;“实”继承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念,强调实习实训占比超50%的课程设置;“精”体现专科层次精准定位,聚焦幼儿园教师核心技能;“新”呼应“十四五”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政策,近年新增数字化教育模块。四者共同构建“规范—实践—专业—创新”的育人闭环。

校训维度具体内涵实施载体成效指标
师德养成与行为规范《师德公约》签署率100%毕业生违规违纪率≤0.3%
产教融合实践体系校企合作幼儿园达86家顶岗实习满意度92.7%
保教技能精细化培养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技能竞赛获奖率提升40%
教育技术应用创新虚拟仿真实训室建设数字化课程覆盖率65%

二、校训与人才培养目标的映射关系

校训深度嵌入“培养卓越幼儿园教师”目标体系:

  • “严”对应师德师风第一标准,通过《职业伦理》必修课强化规则意识;
  • “实”支撑保教实践能力,实践课程学分占比达45%;
  • “精”指向专业技能精进,设立儿童行为观察、家园共育等特色方向;
  • “新”助力教育技术应用,开发AR早教资源创作等前沿课程。
近三年毕业生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保持90%以上,用人单位对专业素养评价达4.8/5分。

培养环节校训渗透方式质量监控指标行业对标数据
师德培育双周师德案例研讨制度师德考核优秀率89%全国师范院校均值78%
教学实践幼儿园情境化教学比例实践成绩方差≤0.5本科院校同类专业0.7
技能训练阶梯式技能达标体系五项全能通过率94%职业院校平均81%
创新培养年度创客项目立项数学生专利年增长15%同类专科校均增长8%

三、校训实施的特色路径

学校构建“四位一体”校训践行机制:

  1. 制度约束:建立《校训实施细则》,将“严”量化为课堂考勤、作业规范等28项指标;
  2. 场景浸润:打造“实境课堂”,在真实幼儿园场景开展70%专业教学;
  3. 项目驱动:通过“精艺计划”培育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4. 平台支撑:依托川渝幼教协同创新中心推动“新”技术应用。
形成“刚性约束—柔性渗透—专项突破—生态共建”的实施闭环,使校训从精神标语转化为可测量的教育生产力。

实施层面具体举措过程性成果可持续性保障
制度层面校训考核纳入学分管理年度校训执行报告公开ISO标准化质量管理认证
教学层面幼儿园真实案例库建设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5%校企联合教研常态机制
文化层面校训主题文化节活动师生校训认知度达98%校友文化传承激励计划
技术层面教育创新实验室建设智慧教学设备覆盖率90%数字化转型专项基金

四、校际对比下的校训特色凸显

相较于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立德、励志、尚学、躬行”的政治素养导向,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博爱塑魂”的仁爱特质,本校校训凸显三大差异:

  • 结构维度:四字短语形成递进逻辑,而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明德 笃学 弘文 励教”为并列结构;
  • 行业适配性:针对性包含幼教核心技能要求,对比河北师范大学“怀天下 求真知”的宽泛表述;
  • 时代响应度:通过“新”字衔接《学前教育法》对创新素养的要求,区别于传统师范院校的保守倾向。
这种差异化定位使校训成为专科层次幼教人才培养的精准导航系统。

五、校训对师资建设的反哺作用

校训实施倒逼教师队伍转型升级:

  • “严”催生教学督导制度,实行教授听课覆盖率100%;
  • “实”推动双师素质提升,要求专业教师每两年完成2个月企业实践;
  • “精”促进教学能力专业化,建立儿童文学、游戏设计等8个教研共同体;
  • “新”驱动数字素养升级,组织人工智能+幼教专题培训32场次。
由此形成“校训引领教师发展—教师创新校训实践”的良性循环,近三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省同类院校首位。

六、校训与校园文化的共生关系

校训渗透形成特色文化生态:

  • 环境文化:校园设置“校训石阵”、走廊展示师德典范案例;
  • >
  • 行为文化:推行“校训打卡”APP,记录志愿服务、技能训练等成长轨迹;
  • 活动文化:举办“严实精新”主题双创大赛,年参与学生达2000人次;
  • 精神文化:提炼“抱朴守拙 立德树人”的校风,与校训形成语义互补。
文化监测数据显示,学生对校训的认同度从2018年的82%提升至2023年的94%,形成价值内化的显著成效。

七、校训的时代演进与未来挑战

面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新形势,校训内涵持续拓展:

  • “严”向教育治理现代化延伸,建立师德负面清单动态更新机制;
  • “实”向托育服务拓展,增设婴幼儿照护专业方向;
  • “精”向教育评价改革深化,开发保教质量评估工具包;
  • “新”向国际认证接轨,引入NAEYC(美国幼教协会)标准。
但需警惕三大风险:过度指标化导致人文关怀缺失、实践同质化削弱校训特色、技术依赖弱化教育本质。未来需在守正与创新间寻找平衡点。

八、校训辐射效应与社会价值

校训影响力已突破校园边界:

  • 行业影响:牵头制定《四川省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输出校训理念;
  • 社会服务:开展“严实精新”幼师培训项目,年培训基层教师3000+;
  • 文化传播:校训主题微电影获全国高校思政成果特等奖;
  • 国际交流:与泰国清迈大学共建“丝路幼教”校训实践基地。
第三方评估显示,学校对区域幼教质量提升的贡献率达67%,印证校训作为文化引擎的社会价值。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历经七十载沉淀,已从简单的行为准则升华为立体化的教育生态系统。其价值不仅在于培养合格幼师,更在于通过“严实精新”的持续演绎,为学前教育注入专业尊严与发展活力。当“四字箴言”转化为数万学子的职业基因,便在更大范围内重塑着中国幼教的人才格局与行业气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youshi/32910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