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普通高校

西北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师大专业概览)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设置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作为甘肃省重点高校和教育部与甘肃省共建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其专业设置兼具师范特色与多学科融合发展格局。学校立足西北地区教育需求,构建了涵盖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11大学科门类的完善体系,现有本科专业80余个,硕士点200余个,博士点100余个,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链条。师范类专业始终是核心优势,心理学、地理科学等学科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同时,学校积极响应区域产业升级需求,拓展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新兴应用型专业。通过交叉学科建设和产学研协同创新,专业结构持续优化,为西北地区基础教育、科研与社会服务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人才。

一、师范类专业: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以“师范立校”为根基,师范类专业覆盖基础教育全学段,强调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
  • 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方向,其中教育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依托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形成“田野+课堂”特色培养模式。
  • 心理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侧重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学科教学类:涵盖语文、数学、英语等13个学科方向,推行“双导师制”(高校导师+中小学名师),强化教学技能训练。

近年来,学校增设“ STEM 教育”“智慧教育技术”等交叉课程,推动师范教育数字化转型。

西	北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

二、人文社科类专业:底蕴深厚与时代融合

人文社科领域以服务文化传承与区域发展为定位,形成以下特色:
  • 中国语言文学:依托敦煌学研究所,突出西北文化遗产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 历史学:侧重丝绸之路史、西北民族史,开设“数字人文”特色课程。
  • 经济学与管理学:聚焦“一带一路”经贸合作,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等专业,强化案例教学与实地调研。

此外,社会学、法学等专业通过“校地合作”项目,参与西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

三、理学与工学类专业: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并重

理学与工学专业注重基础学科支撑与工程技术转化:
  • 数学与应用数学:省级重点学科,培养数学建模与数据分析能力,与统计学专业协同发展。
  • 物理学与化学:依托甘肃省材料科学工程实验室,开展新能源材料、环境催化等研究。
  • 工学新兴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专业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华为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西	北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

2023年新增“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四、艺术与体育类专业:特色传承与美育拓展

艺术类专业融入西北民族元素,体育学科注重全民健康服务:
  • 美术学与音乐学:开设敦煌壁画临摹、民族音乐创作等特色课程,建有西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
  • 舞蹈表演:以藏族、回族传统舞蹈为教学重点,参与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 体育教育:聚焦高原体育训练与健康促进,建有西北地区首个运动康复实验室。

五、交叉学科与新兴专业:响应社会需求

学校通过跨学科整合推动创新: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融合数学、计算机学科资源,培养智慧教育领域人才。
  • 环境科学与工程:结合西北生态修复需求,开设干旱区生态治理方向。
  • 新媒体技术:联合文学与信息技术学科,探索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

六、国际化专业与联合培养项目

学校通过国际合作拓展专业内涵:
  • 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合办“教育学”项目,引入国际课程体系。
  • 双语教学专业:如“国际商务”“比较教育学”,强化学生全球胜任力。
  • 留学生教育: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硕士项目,面向中亚国家招生。

七、专业建设的支撑体系

西北师范大学通过以下措施保障专业质量:
  • 师资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师范类专业教师均具备中小学实践经历。
  • 实验平台:建成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20余个。
  • 实践基地:与200余所中小学、50家企业签订协同育人协议。
西北师范大学的专业设置始终围绕“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办学定位,通过动态调整机制,兼顾学科前沿性与区域适应性,为不同领域培养兼具专业素养与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0218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