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乌海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所综合性高职院校,始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环节。学校通过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形成了具有职教特色的思政工作模式。在课程建设上,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实践育人方面,依托地方红色资源和企业合作平台,开展多样化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精神;在队伍建设上,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校内培训,提升思政教师的理论素养与教学能力。总体来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完整,但仍需在创新教学方法、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以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程的主渠道作用,构建了以必修课为主体、选修课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 必修课程全覆盖: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核心课程,确保所有专业学生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选修课程特色化:结合职业院校特点,开发《工匠精神与职业伦理》《内蒙古民族团结教育》等校本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认同和地方文化认同。
  • 课程思政融合:要求专业课教师挖掘学科中的思政元素,例如在工科课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在商贸类课程中强调诚信经营,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实践

学院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
  • 案例教学法:围绕地方发展实际,设计“乌海市产业转型”“黄河生态保护”等专题案例,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 信息化手段应用:利用在线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通过微课、虚拟仿真等方式增强课堂互动性。
  • 实践教学强化:组织学生参观乌海煤炭博物馆、沙漠治理示范点等实践基地,以沉浸式体验深化理论认知。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与挑战

思政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教育质量,乌海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多措并举提升师资能力。
  • 人才引进与培养:近年来引进多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教师,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参与自治区级思政专题培训。
  • 教研活动常态化:定期举办集体备课、教学竞赛,鼓励教师申报自治区级思政课题,提升科研反哺教学的能力。
  • 校企协同育人:邀请劳模、技术能手担任校外思政辅导员,用鲜活的一线故事激励学生。

四、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

学院将思政教育拓展至第二课堂,营造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
  • 主题活动品牌化:持续开展“职教生心中的二十大”“技能报国”演讲比赛等,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职业信念。
  • 社团建设导向化:支持学生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研习社”“民族团结促进会”等社团,发挥朋辈引领作用。
  • 网络阵地建设: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传播正能量内容,例如“乌职院榜样”系列报道,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

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

学院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延伸,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 红色基地研学:组织学生赴乌兰夫纪念馆、内蒙古抗日根据地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 专业服务社会:依托机电、化工等专业优势,开展“技术下乡”“社区科普”等志愿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 企业实习思政化:在顶岗实习中嵌入“职业理想”“劳动教育”等专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六、当前不足与未来发展路径

尽管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 教学资源不均衡: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融合能力较弱,需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
  • 学生参与度分化:部分实践活动的覆盖面不足,需设计更贴近学生兴趣的形式。
  • 校企协同深度不足:企业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有待激发,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未来,学院计划通过建设“思政虚拟教研室”、开发地方特色思政案例库、扩大“双师型”教师比例等措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2987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6497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