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黑龙江农经院校史)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综合评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是一所扎根于黑龙江省广袤黑土地,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鲜明农业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自创建以来,始终与国家农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同频共振,历经数十载的耕耘不辍,已从一所以中等农业教育为主的学校,茁壮成长为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高等职业教育重要力量。学院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的奋斗史,也是一部服务“三农”、贡献地方的奉献史。其历程深刻反映了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的演进轨迹,展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紧密互动、共生共荣的生动实践。学院依托黑龙江省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绿色食品产业的战略地位,精准定位,形成了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核心,涵盖经济、管理、信息、人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知行合
一、厚德强技”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新时代的“新农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龙江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其独特的办学特色、扎实的教学质量以及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显著贡献,使其成为黑龙江乃至全国农业职业教育领域一颗璀璨的明珠。


一、 学校概况与办学定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是一所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是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也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的骨干高职院校之一,在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农业职业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

学院的办学定位清晰而坚定,即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及黑龙江省“农业强省”的建设目标,立足龙江,面向全国,服务“三农”。学院以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信息化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成为区域农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基地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在基础条件方面,学院拥有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广阔,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生活及文体设施齐全。学院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训楼、图书馆、体育馆、学生公寓等,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尤为突出的是,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投入巨资打造了集教学、实训、生产、科研、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训基地体系。这些基地不仅包括设备先进的各类专业实验实训室,还拥有大面积的校内农场、养殖场、智能温室等生产性实训场所,确保学生能够在真实或高度仿真的职业环境中掌握核心技能。学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特别是农业类、经济类文献资源独具特色,并构建了完善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院坚持“引育并举、专兼结合”的原则,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学院通过实施“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项目,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参与技术研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于此同时呢,学院大量聘请来自农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将最新的行业技术、标准和案例引入课堂,有效保障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紧密对接。

学院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专业集群:

  • 现代农业技术专业群: 这是学院的核心与优势所在,涵盖作物生产技术、园艺技术、植物保护与检疫技术、畜牧兽医、动物医学、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等专业,直接服务于粮食生产、设施农业、畜禽养殖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链。
  • 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群: 包括农业经济管理、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农产品方向)、物流管理(冷链物流方向)等,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 信息技术与智能农业专业群: 顺应农业信息化、智能化趋势,开设了农业装备应用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培养智慧农业所需的技术支持人才。
  • 人文社科与服务类专业群: 如旅游管理(乡村旅游方向)、电子商务、会计等,服务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这一专业布局充分体现了学院在坚守农业本色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外延,实现了与相关产业的交叉融合,为学生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 深厚绵长的校史沿革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其发展脉络与新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兴起和演变紧密相连,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 初创与奠基时期(1950年代-1970年代)

学院的雏形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亟需农业技术人才的年代。1956年,为适应黑龙江省垦区开发和对初级农业技术人员的迫切需求,经批准,建立了相关的农业学校。建校之初,条件极为艰苦,师生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边学习,一边参与校园建设与农业生产劳动。这一时期,学校主要开展中等农业教育,开设农学、畜牧兽医等基础专业,为黑龙江垦区和农村公社培养输送了大批实用型农业技术人才,为学院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吃苦耐劳的文化基因。

(二) 恢复与发展时期(1980年代-1990年代)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教育事业迎来新的春天。学校在此阶段进入了稳步恢复和快速发展的轨道。学校名称随着隶属关系和教育层次的调整几经变更,但服务农业的宗旨始终未变。学校抓住机遇,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教学改革,专业设置更加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除了传统农科专业,开始涉足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体现了从单纯技术向技术与经营管理结合的转变。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声誉,为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积累了必要的实力和经验。

(三) 升格与跨越时期(2000年代)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学校迎来了历史性的飞跃。2002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正式升格为高职院校,定名为“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这标志着学校办学层次实现了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性转变,开启了办学历史的新篇章。升格后,学院迅速调整发展战略,明确高职办学定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实现了快速提升。这一时期,学院成功跻身省级重点建设高职院校行列,并开始在全国农业高职教育领域崭露头角。

(四) 提质与创优时期(2010年代至今)

近年来,学院进入了以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创优为核心的新阶段。学院紧抓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以建设“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群”为目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 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众多知名农业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共建产业学院、订单班,共同开发课程和教材,将产业前沿动态融入教学全过程。
  • 在师资建设方面,“双师型”教师比例大幅提高,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 在实训条件方面,建成了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实训基地,部分基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广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对口支援等工作,成为区域农业技术服务和农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 在文化建设方面,学院凝练并大力弘扬以“艰苦奋斗、敬业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校园精神,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学院的教育教学质量、社会声誉和影响力持续攀升,毕业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 特色鲜明的办学成就与社会贡献

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在办学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 人才培养质量过硬

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毕业生素以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好、适应岗位快而著称。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充分展示了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广阔的就业渠道和稳定的高就业率是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的体现,大批毕业生成长为农业技术骨干、企业经营管理者、创业带头人,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二) 产教融合深度推进

学院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办学的基本路径,与北大荒集团、黑龙江飞鹤乳业、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百余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研发中心、协同创新平台、教师企业工作站、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等,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模式,确保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对接,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三) 社会服务能力突出

作为一所农业类高职院校,学院自觉担当服务社会的责任。依托专业优势和人才资源,积极开展:

  • 技术培训与推广: 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层农技人员、退伍军人和普通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电子商务等各类培训,年均培训量巨大,显著提升了受训者的科技素质和经营能力。
  • 科技帮扶与对口支援: 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农村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科技咨询、项目攻关,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积极参与对口支援中西部职业院校工作,分享办学经验。
  • 成果转化与示范带动: 将学院的科研成果、新品种、新技术通过示范基地、科技小院等形式进行推广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四) 校园文化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高度重视文化育人功能,着力构建具有农经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通过弘扬“厚德强技、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体育活动,以及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知农爱农的情怀、吃苦耐劳的品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将继续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动力,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学院的发展之路,必将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而更加宽广,其在黑土地上书写的育人华章也将愈加精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474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4.4229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