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长春工程学院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长春校训详解)

关于长春工程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明德致远,笃行务实”,是一个内涵深刻、结构严谨、高度凝练的价值表述体系。它不仅是一所大学对其师生精神风貌与行为准则的庄严宣告,更是其办学历史、教育理念与时代担当的集中体现。这八个字,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紧密结合现代工程教育的核心要求,精准锚定了学校在新时期的发展方位与育人目标。“明德”是根基,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师生修养高尚品德,明晰道德规范,将个人品格的塑造置于成才的首位;“致远”是愿景,寓意着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开阔的眼界格局,不拘泥于眼前,追求可持续的发展和卓越的成就;“笃行”是路径,突出身体力行、坚持不懈的实践精神,强调知行合一,将所学所思转化为实际行动;“务实”是风格,体现了工程教育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本质特征,要求脚踏实地,讲求实绩,解决实际问题。四者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一个从内在修养到外在行动、从个人发展到社会贡献的完整逻辑链条。深入阐释这一校训,不仅有助于理解长春工程学院独特的文化基因与精神标识,更能深刻把握其在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国家与区域发展战略中所秉持的核心价值导向。
下面呢将从多个维度对校训进行详细阐述。详细阐述
一、 校训的文本解析与内涵挖掘

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明德致远,笃行务实”,由两组四字短语构成,对仗工整,意蕴深远。对其进行细致的文本解析,是理解其丰富内涵的第一步。


1.“明德”的内涵

“明德”一词,典出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明德”,意指人与生俱来的光明、美好的德性。“明”作为动词,意为“彰明”、“弘扬”。
因此,“明德”首先要求个体要认识、发掘并彰显自身内在的优良品德。对于长春工程学院而言,将其置于校训之首,具有奠基性的意义:

  • 强调德育为先的育人根本: 学校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感放在核心位置。它要求师生不仅要追求学术与技术的精进,更要锤炼品格,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明辨是非的人。
  • 蕴含追求真理的学术精神: “明”也包含了明了、洞悉之意。在学术领域,“明德”意味着要追求真理,崇尚科学,保持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与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
  • 体现服务社会的价值取向: 彰明美德的目的在于推己及人,服务社会。这要求学校的教育成果最终要落实到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祉上来。


2.“致远”的内涵

“致远”源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指不追求眼前名利,心境安宁沉着,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在长春工程学院的语境下:

  • 寄托胸怀天下的理想抱负: 它激励师生要有高远的人生志向,不局限于个人得失或短期利益,要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
  • 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 对于一所工程类院校,培养学生具备前瞻性的思维至关重要。“致远”要求师生在专业技能学习之外,要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战略需求乃至全球技术变革,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宏观视野。
  • 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中,“致远”体现为对长远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强调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协调统一。


3.“笃行”的内涵

“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意为坚定、踏实、专一。“笃行”即是要切实地实践,坚定不移地实行所学。

  • 突出实践能力的核心地位: 作为一所应用型特色鲜明的本科院校,长春工程学院将实践教学环节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笃行”正是这一办学特色的直接反映,它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巩固、深化和创新知识。
  • 强调意志坚定与坚持不懈: 工程问题的解决往往非一蹴而就,需要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专注投入的精神。“笃行”鼓励师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去攻克难关。
  • 体现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 “笃行”是“知”的最终目的和检验标准。它反对空谈,崇尚行动,要求将内在的“德”与“识”转化为外在的、有益于社会的实际行动。


4.“务实”的内涵

“务实”即讲究实际,力求实效,是中国文化中经世致用思想的体现。对于工程学院而言,此二字尤为关键:

  • 彰显工程教育的本质要求: 工程是科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艺术,其最终成果必须能够解决具体问题,产生实际效益。“务实”精神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可行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 培养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它反对浮夸与形式主义,倡导在学习和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论是实验数据、设计方案还是施工流程,都必须真实、准确、可靠。
  • 塑造朴实无华的校风学风: “务实”也影响着学校的文化氛围,倡导一种不尚空谈、埋头苦干、追求实效的校园风气。

“明德”与“致远”偏重于内在修养与精神引领,构成了校训的“志”的层面;而“笃行”与“务实”则偏重于外在行动与作风要求,构成了校训的“行”的层面。二者相辅相成,体现了“立德”与“立功”、“理想”与“现实”、“目标”与“路径”的辩证统一。


二、 校训与学校办学历史及定位的契合

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深深植根于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办学定位之中,是其历史积淀与时代使命的自然结晶。


1.源于办学传统的历史积淀

长春工程学院由原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长春水利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这几所 predecessor 学校在各自领域都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行业特色,长期服务于建筑、地质、水利、电力等国民经济基础行业。这些行业共同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强调吃苦耐劳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因此,“笃行务实”的精神早已融入学校的血脉,是几代师生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宝贵传统。校训将这一传统明确提炼出来,使之成为全校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


2.契合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

作为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首要任务的教学型大学,长春工程学院的培养目标直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这一定位决定了其教育模式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笃行务实”精准地概括了这一核心要求。
于此同时呢,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动手能力,更要使他们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明德)和适应未来发展的潜力与视野(致远)。校训的四方面要求,共同构筑了应用型人才应有的完整素质结构。


3.回应国家与地方的发展需求

学校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市,肩负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使命。东北振兴、吉林发展迫切需要大量脚踏实地、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工程技术人才。“明德致远,笃行务实”的校训,正是对这种时代呼唤的积极回应。它引导师生将个人成长与区域发展紧密相连,鼓励他们扎根吉林,以务实的态度和卓越的才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此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成就远大理想。


三、 校训在育人全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校训的价值在于其引领和规范作用。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具体体现在:


1.在教育教学体系中

  • 课程思政融入“明德”元素: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挖掘蕴含的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家国情怀等德育资源,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 实践教学强化“笃行”环节: 构建了完善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有充足的动手实践机会。
  • 培养方案体现“致远”视野: 开设通识教育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入行业前沿讲座,使学生了解技术动态;鼓励跨学科学习,培养复合型能力。
  • 考核评价突出“务实”导向: 在学业评价中,不仅看重试卷分数,更注重项目完成质量、实验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等实效性指标。


2.在师资队伍建设中

  • 师德师风要求“明德”: 将师德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内容,引导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品德修养的引路人。
  • “双师型”教师保障“笃行”: 积极引进和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 科研反哺教学实现“致远”: 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3.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 精神文化塑造: 通过校史馆、宣传栏、校园媒体等渠道,持续宣传和解读校训精神,使其深入人心。
  • 行为文化引导: 开展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等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科技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践行校训。
  • 环境文化熏陶: 在校园景观、楼宇命名、文化标识等物质环境中融入校训元素,营造潜移默化的文化氛围。

四、 校训对师生个人成长的指引意义

“明德致远,笃行务实”不仅是学校的集体准则,更是对每一位师生个体成长的殷切期望和行动指南。


1.对学生的指引

  • 确立正确的成才观: 引导学生认识到,真正的成才不仅是掌握专业技能,更是品德的锤炼、视野的开阔和务实作风的养成。
  • 规划清晰的人生路径: 校训为学生提供了从修身(明德)到立志(致远),再到实践(笃行)和成就(务实)的清晰成长路线图。
  • 提升综合竞争力: 遵循校训培养出的学生,将兼具高尚品格、远大抱负、扎实技能和实干精神,这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和人生道路上具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2.对教师的激励

  • 明确教书育人的使命: 提醒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要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 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激励教师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笃行务实),同时追求学术创新和长远发展(致远)。
  • 树立为人师表的榜样: 要求教师以“明德”为标准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学生敬佩和学习的楷模。

五、 校训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进入新时代,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发展。


1.“明德”内涵的拓展

在坚持传统美德教育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工程伦理、生态环保意识、全球视野以及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所需的跨文化理解与尊重。


2.“致远”视野的升级

要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制造2025”、“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重大战略,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领域,培养适应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等需求的创新能力。


3.“笃行”方式的创新

随着虚拟仿真、数字化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校训鼓励利用新技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同时坚持深入生产一线的“真刀真枪”的实习传统。


4.“务实”标准的提升

新时代的“务实”不仅要讲求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这要求工程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效益评估能力和社会责任担当。

长春工程学院的校训“明德致远,笃行务实”,如同一座精神的灯塔,照亮着学校的发展道路,指引着师生的成长方向。它源于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是学校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现。深刻理解、自觉践行这一校训,对于凝聚师生共识、塑造学校品牌、提升育人质量、服务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它将继续作为长春工程学院的精神基因,激励一代代长工程人在实现个人理想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明大德、立大志、重实干、创实绩。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3893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20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