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文理学院是湖北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位于有着2800多年建制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学校坐落在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校园环境优美,山水相映,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猜你喜欢
学校的办学历史可追溯至1958年创办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其后历经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阳学院等发展阶段。在这一漫长的历程中,学校先后合并了襄樊教育学院、襄樊广播电视大学、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优化整合与办学实力的显著增强。2011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8年,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办学层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学校秉承“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校训,这一精神内核源自襄阳历史上著名的“隆中对”典故,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树立远大志向,潜心学问,宁静专一。在此基础上,学校提炼并大力弘扬以“感恩、奉献、团结、争先”为核心的“隆中精神”,将其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价值追求。
在办学定位上,湖北文理学院始终坚持“立足襄阳、扎根湖北、面向全国”的服务导向,紧密对接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和襄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需求。学校明确以建设“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为奋斗目标,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湖北文理学院现已形成以工为主,文、理、教、经、管、法、艺、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设有多个二级学院,覆盖了工学、理学、文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艺术学、医学等学科门类。学校紧密围绕区域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优势学科集群:
- 与汽车产业对接的学科群:襄阳是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学校相应加强了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为地方汽车产业链输送了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
- 与化工产业对接的学科群:依托襄阳丰富的磷化工资源,学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具有较强实力,积极参与地方化工企业的技术创新。
- 与现代农业对接的学科群:农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等专业致力于服务襄阳及周边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在作物育种、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 与文化旅游产业对接的学科群:依托襄阳深厚的三国文化、汉水文化底蕴,学校的中文、历史、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在地方文化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实施“隆中学者”等一系列人才计划,吸引和培育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队伍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持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
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湖北文理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积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众多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将行业标准、企业需求融入课程体系和教学过程,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建设有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屡获佳绩。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学校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不断加强科研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多个科研平台。学校鼓励教师围绕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中的关键问题开展应用研究,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大量横向课题,取得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校园文化建设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湖北文理学院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除了弘扬“隆中精神”外,学校还通过举办“隆中讲坛”、“大学生科技文化节”、“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活泼的校园文化环境。学校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校园占地广阔,建筑错落有致,绿化覆盖率高,荣获过省级园林式校园等称号,为师生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开放办学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北文理学院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与多所国外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合作科研等项目。学校亦注重与国内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及地方政府、企业的深度合作,不断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影响力。
当前,湖北文理学院正处在内涵式发展、提质进位的关键时期。学校以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学科特色,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朝着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和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湖北文理学院校史概述湖北文理学院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区域教育事业发展息息相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史。其演进脉络清晰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政策调整与地方需求变化对一所地方高校形态的深刻塑造。
溯源与初创(1958-1980年代)湖北文理学院的办学源头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为适应基础教育师资短缺的迫切需求而兴办的师范教育机构。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襄阳师范专科学校应运而生,开启了学校高等教育的序章。这一时期,学校规模较小,条件艰苦,主要任务是为襄阳地区培养急需的中学教师。随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学校经历了停办、恢复的波折,但师范教育的火种得以保留。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教育事业迎来春天。1980年代,原有的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办学条件和规模逐步改善。与此同时,为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襄樊地区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开始建立和发展,例如承担在职教师和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任务的襄樊教育学院,以及运用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远程教育的襄樊广播电视大学。
除了这些以外呢,面向特定职业技能培养的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也具备了一定实力。这些院校虽各自独立办学,但共同构成了后来湖北文理学院多元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不同领域为襄阳及周边地区培养了一批批专门人才,为后续的合并融合奠定了初步基础。
1990年代中后期,国家为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在此背景下,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和综合实力,湖北省和襄樊市决定对市属高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1998年,是一个关键的节点。经教育部批准,原襄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襄樊教育学院、襄樊广播电视大学合并,组建了襄阳学院。这次合并实现了师范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资源的初步整合,学校的学科门类得到拓展,综合实力有所增强,开启了从单一的师范教育向多科性院校转型的历程。此后,湖北省工艺美术学校等资源也逐步并入,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学科结构,特别是在艺术设计等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
进入新世纪,更名为襄阳学院的该校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学校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于此同时呢,着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在巩固传统师范教育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应用学科,积极寻求与地方产业的对接。学校明确了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达到了本科院校的较高层次,为更名为大学创造了条件。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襄阳学院正式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学校办学层次、社会声誉和发展空间的一次重要飞跃,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目标的新纪元。
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后,学校进入了内涵建设与质量提升的快车道。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建设“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各项工作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全面展开。
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计划,集中资源打造与区域支柱产业紧密对接的优势特色学科。工学、理学、文学等主干学科实力不断增强,医学等相关学科开始起步并逐步发展。学科体系的优化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更强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深入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学缘结构持续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8年,学校发展迎来又一个里程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获得授权的专业硕士学位点,如机械硕士、新闻与传播硕士等,均是学校优势突出、与地方需求契合度高的领域。获得硕士授予权,是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重要标志,也为学校更高层次的发展打开了新的空间。
近年来,学校主动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特别是围绕湖北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和襄阳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调整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强有组织科研,努力在服务地方中实现自身价值,提升贡献度。校园文化建设、国际交流合作、内部治理改革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回顾湖北文理学院的校史,从单一的师范专科学校,到多校合并组建本科学院,再到更名为大学并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每一步跨越都凝聚着历代师生员工的智慧与汗水,都体现了学校顺应时代潮流、服务地方需求的办学追求。面向未来,湖北文理学院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为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奋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0068.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