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职业学院的校训“诚信 勤奋 睿智 创新”,如同一条精神纽带,连接着厚重的徽商历史与蓬勃的职业教育未来。它不仅是镌刻在校园内的八个大字,更是融入学院血脉的基因,是全体师生共同尊奉的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要真正理解这八字校训,必须深入探究其每一个词汇所承载的千钧重量,并追溯其与地域文化、学院发展史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猜你喜欢
校训的八个字,结构严谨,意蕴层层递进,构成了一个从品德根基到实践精神,再到能力素养,最终抵达目标境界的完整育人体系。
1.诚信:为人与从业的道德基石
“诚信”居于校训之首,其地位至关重要。它是一切社会活动,尤其是商业活动的根本前提。对于徽商职业学院而言,“诚”指向内在的品德修养,即真诚、诚实、襟怀坦荡;“信”则侧重于外在的行为准则,即守信、信任、信誉至上。二者结合,要求师生:
- 在做人上:要心怀赤诚,言行一致,杜绝欺诈,做一个品德高尚、值得信赖的人。
- 在学业上:要恪守学术道德,尊重知识原创,反对抄袭作弊,以真实的学习成果换取真才实学。
- 在未来职业中:要恪守职业操守,遵守契约精神,将信誉视为生命线,成为市场经济中可靠的建设者。
这一要求直接源于徽商文化的核心——“诚信为本”、“以义为利”。历史上的徽商之所以能足迹遍天下、称雄数百年,靠的正是“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的黄金法则。学院将“诚信”置于首位,是对这一优秀传统的直接继承,明确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
2.勤奋:成就事业的根本路径
“勤奋”是实现一切目标的必经之路,它强调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徽商素有“徽骆驼”和“绩溪牛”的美誉,这正是对其坚韧不拔、勤奋进取精神的生动比喻。学院倡导“勤奋”,意在激励师生:
- 在学习上:要刻苦钻研,勤学苦练,不畏艰难,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动手技能。
- 在工作上: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勇于承担,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 在个人发展上:要持续奋斗,永不满足,将勤奋内化为一种人生态度和习惯。
职业教育尤其注重实践与应用,没有勤奋的练习和积累,就无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因此,“勤奋”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学子们从校园走向职场,从生手变为能手的核心动能。
3.睿智:知识与思维的能力升华
“睿智”超越了简单的知识积累,它更强调智慧的生成、思维的能力和明辨的洞察力。它要求师生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并能够判断“怎么做最好”。这对于现代职业人才至关重要:
- 在知识层面:要广泛涉猎,融会贯通,构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而非零散的记忆。
- 在思维层面:要培养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复杂问题。
- 在决策层面:要能够审时度势,洞察先机,做出明智而富有远见的判断和选择。
“睿智”体现了学院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更高追求。它回应了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即从单纯的“操作者”向具备思考能力和管理潜质的“智慧型”人才转变。这也是对徽商“贾而好儒”、重视教育、文武兼修传统的现代化诠释。
4.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灵魂
“创新”是校训的落脚点,也是引领个人与时代前进的灵魂。它鼓励突破常规,勇于探索,追求卓越。徽商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创新史,他们首创了“股份制”、“伙计制”、纵横四方的经营网络,无不体现着创新的智慧。学院强调“创新”,旨在:
- 在技术上:鼓励师生关注行业前沿,积极探索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技术应用的含金量和竞争力。
- 在管理上: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思考如何优化流程、提升效率,创造更大价值。
- 在创业上
在科技日新月异、产业升级加速的今天,“创新”能力已成为职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将“创新”纳入校训,表明了学院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培养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应用型人才的坚定决心。
二、 校训与徽商文化的历史渊源徽商职业学院的校训并非无源之水,其精神内核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特别是璀璨的徽商文化之中。学院所在地安徽,是徽商的发源地,这片土地所孕育的商业精神和价值观,为校训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历史依据。
1.徽商精神的核心体现
徽商精神内涵丰富,但其主干与学院校训高度契合:
- “诚信”是徽商的经营之本。清代徽商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以其诚信赢得了市场广泛信任。众多徽商大贾都将“货真、价实、量足”作为不可动摇的经营原则,建立了极高的商业信誉。
- “勤奋”是徽商的成功之钥。徽州地处山区,土地贫瘠,生存压力迫使人们外出经商谋生。他们“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靠着这种“徽骆驼”般的坚韧和勤奋,才得以在激烈的商场竞争中立足、壮大。
- “睿智”是徽商的文化特质。徽商“贾而好儒”,重视教育,文化素养普遍较高。他们善于运用智慧进行经营管理、把握市场机遇、处理复杂人际关系。这种“儒商”特质,使他们区别于单纯逐利的商人,具备了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宏观的格局。
- “创新”是徽商的发展动力。徽商在商业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先进的制度,如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伙计制”、资本筹集的“股份制”、以及纵横全国的商业网络体系,这些都体现了巨大的制度创新和管理智慧。
校训的八个字,可以说是对徽商精神最精炼、最准确的现代汉语概括和提炼。
2.地域文化对学院办学的天然滋养
学院身处徽文化腹地,深受其熏陶。校园文化建设、课程设置、学术研究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融入徽商文化的元素。学习、研究和传承徽商文化,成为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
因此,将徽商精神的核心要素确立为校训,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之事。它使得学院的育人工作有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和鲜明的地域特色,避免了口号式的空洞说教,让学生能够在深厚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这些价值观。
校训绝非墙上的装饰,而是切实指导学院各项工作的行动纲领。它渗透在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
1.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在德育工作中:学院通过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讲述徽商故事等形式,大力弘扬“诚信”品德,将其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
-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勤奋”练就真本领。各专业均建有完善的实训基地,要求学生在反复实践中掌握扎实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于此同时呢,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睿智”思维。 -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学院设立创业学院、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全力搭建“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奇思妙想转化为现实成果。
2.塑造特色校园文化
学院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校训“活”起来:
- 组织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征文比赛、诚信考场等活动。
- 评选“勤奋”学习的标兵和技能大赛的能手,树立榜样。
- 邀请知名企业家、优秀校友(睿智的代表)回校分享经验与智慧。
- 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和专利成果,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
这些活动使校训从文字变成了可感、可知、可学的具体行为和文化现象。
3.引领师生共同价值追求
校训是全体徽商职院人的精神标识。对教师而言,它是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的准则;对管理者而言,它是廉洁奉公、服务师生的要求;对学生而言,它是勤学修德、明辨笃行的座右铭。校训将不同的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共同价值观的集体,形成了独特的学院气质和文化认同感。
徽商职业学院的校训“诚信 勤奋 睿智 创新”,是一座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桥梁。它汲取了徽商文化的千年智慧,回应了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呼唤,其内涵丰富,层次清晰,历史底蕴深厚。这八个字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承诺。它指引着一代代徽商职院人,以诚信立德,以勤奋立业,以睿智成就,以创新致远,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写下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7775.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