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河南理工大学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是河南省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历经百余年发展,已成长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安全、地矿学科特色鲜明,理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经济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秉承“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办学精神和“明德任责”的校训、“好学力行”的校风,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学校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图书馆藏书丰富,拥有大量数字化资源。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 工学领域: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实力雄厚,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
- 理学领域: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学科为工程技术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管理学与人文社科领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蓬勃发展,与工科形成良好互补。
学校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拥有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内的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煤炭安全高效开采、瓦斯地质与灾害防治、精密工程测量、新材料研发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于此同时呢,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智能制造、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式,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朴实的工作作风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互访、合作科研等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校史概述
河南理工大学的校史,是一部与民族命运共沉浮、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史诗,其源头可追溯至20世纪初中国近代工业启蒙的关键时期。
一、肇基创业:焦作路矿学堂的诞生(1909-1930)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商福公司攫取了在河南焦作开采煤矿的特权。为培养本土矿业人才,顺应当时“实业救国”的思潮,经过中方多方努力,1909年,由英国福公司出资兴办的焦作路矿学堂正式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也是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学堂初设采矿、冶金两科,招生规模虽小,但开创了中国近代煤炭高等教育的先河。初创时期,学校秉承“教育英才,备物质建设之先锋;从事开采,冀地下宝藏之兴用”的宗旨,聘请中外学者任教,奠定了严谨治学的传统。
1915年,学校更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1921年,又更名为福中矿务大学。这一时期,学校在艰难困苦中坚持办学,培养了一批早期的矿业工程技术人才,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二、烽火薪传:抗战流亡与坚守(1931-1949)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原大地烽火连天。为保存教育火种,学校被迫踏上艰辛的流亡办学之路。1937年,学校先后迁至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甘肃天水等地,期间更名为国立焦作工学院。在颠沛流离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师生们秉持教育救国的信念,坚持教学不辍,将课堂设在破庙、祠堂,实验设备随校搬迁,展现了惊人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精神。这段艰苦卓绝的历程,磨砺了师生意志,形成了学校“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宝贵精神财富。
抗战胜利后,学校于1946年迁回焦作原址复课。解放战争时期,学校在党的领导下,师生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一时期,学校虽规模不大,但因其在矿业教育领域的特殊地位和坚持办学的精神,被誉为“矿冶明珠”。
三、励精图治:建国初期的调整与发展(1949-1977)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1950年,学校主体迁至天津,与其他院校系科合并组建中国矿业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其历史悠久的主要血脉北迁。与此同时,留在焦作的部分继续办学,次年更名为焦作矿业学院,隶属于燃料工业部,承担起为新中国煤炭工业培养中级技术人才的重任。
此后,学校虽历经隶属关系变更,但始终坚守在焦作,面向煤炭行业办学。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学校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建等方面取得了初步发展。“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给学校带来了严重冲击,正常教学秩序遭到破坏,发展陷入停滞。
四、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中的跨越(1978-1999)改革开放的春风为学校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1978年,学校恢复招收本科生,并开始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学校抓住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能源工业大发展的机遇,积极拓展学科专业,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
- 学科拓展:在巩固地矿类传统优势学科的同时,积极向机电、土木、测量、经济管理等工科和文科领域拓展,逐步改变了单一工科的格局。
- 层次提升:1995年,学校成功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了办学层次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迈出了关键一步。
- 条件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科研条件显著改善。
这一时期,学校更名为焦作工学院,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世纪腾飞:更名大学与快速发展(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和国家对中西部高等教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学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这不仅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学校综合实力提升、办学定位拓展的重要标志。
更名大学后,学校进入了全方位、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 战略布局:明确了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实施了“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开放办学”等战略。
- 学科突破:学科建设取得历史性飞跃,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建立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特别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跻身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成为学校的亮丽名片。
- 校区拓展:为适应发展需要,建设了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新校区,办学空间得到极大拓展。
- 内涵提升: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 服务社会: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在煤矿安全生产、智能化开采、新能源技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如今,河南理工大学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昂扬的斗志,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继续书写其辉煌历史的崭新篇章。其百余年积淀的办学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要求相结合,必将推动学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51753.html
-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办理入学有什么攻略没(重庆职院入学攻略)
- 滨州职业学院开设有哪些奖学和助学金(滨职奖助学金)
-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能否保研,原因是什么(亳职院保研原因)
-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一届招收多少人,最近几年("近年重应院招生人数")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一般什么时候开学(吉林城职院几时开学)
- 福建中医药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福建中医药双一流?)
-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否有双学位,为什么(汕职院双学位原因)
-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就读的真实感觉如何("重庆运输职院就读体验")
- 襄阳科技职业学院是985还是211("襄阳科技职院属985?")
- 仰恩大学的院校代码和邮编是多少(仰恩大学邮编代码)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就读期间挂科了怎么办呢?(挂科应对方法)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的学费和住宿费明细(西理工高科学费住宿费)
- 上海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东华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新疆大学
- 黔东南理工职业学院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北京工业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传媒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河海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广西大学
- 南昌大学
- 安徽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暨南大学
- 延边大学
- 电子科技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藏大学
- 江南大学
- 云南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辽宁大学
- 海南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福州大学
- 苏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贵州大学
- 郑州大学
- 西南大学
- 宁夏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同济大学
- 复旦大学
- 兰州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中央民族大学
- 北京大学
- 南京大学
- 东南大学
- 厦门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天津大学
- 南开大学
- 中山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四川大学
- 浙江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东北大学
- 山东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重庆大学
- 吉林大学
- 湖南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中南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展开全部

- 西藏大学
- 西北大学
- 西安交通大学
- 西北工业大学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长安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陕西师范大学
- 兰州大学
- 青海大学
- 宁夏大学
- 新疆大学
- 石河子大学
- 厦门大学
- 福州大学
- 南昌大学
- 山东大学
- 中国海洋大学
- 郑州大学
- 河南大学
- 武汉大学
- 华中科技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
- 华中农业大学
- 华中师范大学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湘潭大学
- 湖南大学
- 中南大学
- 湖南师范大学
- 中山大学
- 暨南大学
- 华南理工大学
- 华南农业大学
- 广州医科大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南方科技大学
- 广西大学
- 海南大学
- 重庆大学
- 西南大学
- 四川大学
- 西南交通大学
- 西南石油大学
- 成都理工大学
- 四川农业大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西南财经大学
- 贵州大学
- 北京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
- 清华大学
- 北京交通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 北京理工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化工大学
- 北京邮电大学
- 中国农业大学
- 北京林业大学
- 北京协和医学院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
- 首都师范大学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中国传媒大学
- 中央财经大学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外交学院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 北京体育大学
- 中央音乐学院
- 中国音乐学院
- 中央美术学院
- 中央戏剧学院
- 中央民族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华北电力大学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南开大学
- 天津大学
- 天津工业大学
- 天津医科大学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河北工业大学
- 山西大学
- 太原理工大学
- 内蒙古大学
- 辽宁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 东北大学
- 大连海事大学
- 吉林大学
- 延边大学
- 东北师范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东北农业大学
- 东北林业大学
- 复旦大学
- 同济大学
- 上海交通大学
- 华东理工大学
- 东华大学
- 上海海洋大学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上海财经大学
- 上海体育大学
- 上海音乐学院
- 上海大学
- 上海科技大学
- 南京大学
- 苏州大学
- 东南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理工大学
- 中国矿业大学
- 南京邮电大学
- 河海大学
- 江南大学
- 南京林业大学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医科大学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中国药科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浙江大学
- 中国美术学院
- 宁波大学
- 安徽大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合肥工业大学
- 国防科技大学
- 云南大学
展开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