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兰州交通大学校训历史)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是“尚德、励志、博学、笃行”。这八个字凝练了学校的育人理念和精神追求,深刻体现了其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理工类高校的办学特色。校训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历史传承,也紧密契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成为引领师生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的核心标志。“尚德”强调道德修养的首要性,“励志”突出理想志向的激发,“博学”倡导学识的广博与专精,“笃行”注重实践的坚定与务实。这一校训的形成历经了学校不同发展阶段的积淀与反思,既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理念,反映出兰州交通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知行合一的根本原则。其历史可追溯至建校初期行业办学所强调的严谨务实作风,并在后续的教育改革与文化融合中不断丰富内涵,最终定型为如今广为传诵的形式,成为学校身份认同和精神凝聚的重要象征。

兰州交通大学作为中国西北地区一所具有深厚行业背景和鲜明办学特色的高等学府,自建校以来,始终将校训视为办学治校、育人育才的重要精神指南。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不仅镶嵌于校园的文化景观中,更深植于一代代师生的日常行为与学术追求中,成为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这八字校训虽在表述上简洁明了,但其背后蕴含的教育哲学、历史渊源以及时代意义却极为丰富。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继承,又是对现代大学精神的弘扬;既反映了铁路交通行业特有的严谨务实的文化基因,又展现了学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育人为本、创新为魂的办学追求。

深入探究这一校训,不仅有助于理解兰州交通大学自身的文化特质与发展历程,也能够从一个侧面窥见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在价值观塑造方面的共同趋向。我们将从校训的具体内容、形成历史、文化内涵、实践体现以及时代意义等多个层面展开详细阐述。


一、校训的具体内容与解读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由四个词语组成,每个词语都具有独立而深刻的内涵,同时又相互关联、彼此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育人理念体系。

“尚德”置于校训之首,凸显了道德修养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尚”即尊崇、注重,“德”即品德、道德。这两个字要求师生将道德人格的塑造置于首位,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在工程教育领域,尚德尤其强调工程师的社会责任与伦理操守,要求未来工程师不仅具备技术能力,更应具备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

“励志”强调树立远大志向与激发奋斗精神。“励”为激励、磨砺,“志”为志向、理想。这两个字鼓励学生立足专业、胸怀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和行业进步之中。在兰州交通大学这样的行业特色高校中,励志往往与“交通强国”“民族复兴”的行业使命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

“博学”指向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倡导既专且博的学习态度。“博”为广博、渊博,“学”为学问、学习。它要求学生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同时拓宽跨学科视野,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一理念特别适应当前科技交叉融合的趋势,体现了学校在工程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方面的努力。

“笃行”突出实践与行动的重要性,强调知行合
一、脚踏实地。“笃”为坚定、扎实,“行”为实践、行动。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理工大学来说,“笃行”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习实验、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四者结合,构成了一个从品德塑造到理想树立,从知识积累到实践转化的完整教育链,反映出学校“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二、校训的历史沿革与形成背景

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学校的发展历程逐步凝练而成,融合了历史传统、行业需求与时代精神。

兰州交通大学创建于1958年,其前身可追溯至兰州铁道学院,长期隶属于铁道部管理。建校之初,学校主要服务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带有鲜明的行业办学色彩。早期的教育理念尤其强调以下方面:

  • 严谨求实的工程精神
  • 服从国家需要的奉献意识
  • 艰苦创业的奋斗传统

这些特质虽未直接以校训形式系统表述,却为日后校训的提出奠定了文化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开始更加注重文化建设和精神塑造。在这一阶段,许多中国高校纷纷确立或修订校训,以凝聚共识、彰显特色。兰州交通大学也在这一潮流中,结合自身办学传统与发展目标,逐渐形成了“尚德、励志、博学、笃行”的表述。

这一校训的最终定型汲取了多重思想资源:其一,它继承了中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例如《礼记·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以及朱熹、王阳明等强调的“知行合一”思想;其二,它借鉴了国内外著名高校校训的表述方式,力求简洁有力且寓意深远;其三,它紧密结合了学校作为交通类高校的办学定位,突出了工程教育重视伦理、鼓励创新、强调实践的特点。

校训在2000年左右经学校正式确认并推广使用,其后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仪式等多种途径不断强化,成为广大师生共同认同的价值符号。


三、校训的文化与哲学内涵

校训不仅是一种口号,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哲学观念的凝结。“尚德、励志、博学、笃行”深刻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精神的融合。

从文化角度看,校训延续了中国知识分子“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尚德”对应“修身”,强调个人品格的完善;“励志”暗含“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要求学子心怀家国;“博学”是实现理想的知识基础;“笃行”则是将内在修养转化为外在事功的关键途径。这种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的逻辑结构,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思维特征。

从哲学层面分析,校训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其中,“尚德”“励志”“博学”侧重于内在素质的养成,属于“知”的范畴;而“笃行”则侧重于外在的“行”,强调实践是检验和深化认识的根本标准。这与中国哲学中“知行合一”的思想一脉相承,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原理。

此外,校训还反映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中,往往容易偏重技能训练(工具理性),而校训通过“尚德”和“励志”的强调,注入了价值理性的引导,要求技术应用必须符合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从而避免人才培养的“异化”。


四、校训在办学实践中的体现

校训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文字表述,更在于它如何融入学校的制度设计、教育教学与校园生活。兰州交通大学通过多种途径将校训精神落到实处:

在德育方面,学校构建了“大思政”育人格局,将“尚德”要求渗透到课程思政、导师制度、社团活动中,定期开展师德标兵、道德模范评选,强化榜样引领作用。

在学风建设上,依托“励志”与“博学”,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立志攀登科学高峰。同时通过开设通识课程、举办博雅讲座、支持跨学科研究,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在实践教学环节,“笃行”理念体现得尤为突出。学校与众多铁路局、工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建设了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实习基地,推动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在实践中创新。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学科竞赛、社会调研等活动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

校园文化景观也在不断强化校训的传播。校训石、文化墙、主题雕塑等散布于校园之中,与校史馆、校友馆共同构成一个立体化的文化教育环境,使校训精神可视、可感、可传承。


五、校训的时代意义与发展面向

在当前教育强国、交通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校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发展面向。

它回应了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尚德”与“励志”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它契合了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博学”与“笃行”对应了工程教育中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要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此外,校训还在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与身份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所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兰州交通大学正通过校训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塑造文化品牌,增强校友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

面向未来,校训将继续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各方面不断追求卓越。
于此同时呢,其内涵也可能随着时代变迁而被不断重新诠释与丰富,例如融入全球视野、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元素,使其始终保持生命力与感召力。

兰州交通大学的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是一个蕴含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教育理念体系。它源于学校数十年的办学传统,成长于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之中,并将在新时代持续指引学校师生恪守道德、坚定志向、广求学问、勤于实践,为国家的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一校训不仅是兰州交通大学的精神旗帜,也是中国行业特色高校在价值追求与文化自信上的一个生动缩影。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59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1964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