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津沽学院校训历史)

关于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校训的综合评述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的校训是“勤奋严谨,自树树人”。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也是对其母体学校——天津师范大学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更是对全院师生行为准则与精神追求的明确指引。其历史渊源与学院自身的创办和发展历程紧密相连。作为一所诞生于21世纪初的独立学院,津沽学院从创立之初就肩负着探索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勤奋严谨”直接承袭了天津师范大学校训“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精髓,体现了对治学与做人基本态度的坚守,即要求师生在学术探索上刻苦努力、追求真理,在行事作风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而“自树树人”则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根本逻辑与终极目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要实现“树人”的伟大使命,必先完成“自树”的修身过程;同时,也激励学生通过自我完善、自我成就,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这条校训超越了简单的口号,它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理想,又契合了现代高等教育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现实要求,是津沽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标识,持续引领着学院在人才培养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理解这条校训的历史与内涵,是理解津沽学院办学特色与精神气质的关键所在。

津沽学院校训的文本溯源与内涵解析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的校训“勤奋严谨,自树树人”,其文字直接来源于其母体学校——天津师范大学的校训。这种承袭关系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基因的延续和办学理念的认同。要深入理解津沽学院校训的深厚意蕴,必须对其八个字进行逐层剖析。

“勤奋严谨”是对行为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基本要求。勤奋,是成功之基,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法宝。它要求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孜孜不倦,刻苦钻研。对于学生而言,意味着要珍惜光阴,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对于教师而言,则意味着要潜心教学,专注科研,以不懈的探索丰富教学内容。而严谨,则是治学与工作的根本准则。它反对浮躁与马虎,倡导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学术上,要求尊重客观规律,追求真理,反对学术不端;在做事上,要求周密计划,注重细节,一丝不苟。勤奋与严谨相辅相成,勤奋是严谨得以持续的动力,严谨则为勤奋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避免了盲目努力。

“自树树人”则升华了教育的境界与目标,构成了校训的核心与灵魂。自树,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世常引申为修身立德、完善自我。在这里,“自树”强调的是一种主体性的自觉与担当。它意味着每一个教育活动的参与者——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将自身的品德修养、能力提升和人格完善置于首位。教师必须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才能担当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学生则需具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主动建构知识体系,锤炼意志品质。树人,则源于《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形象地说明了培养人才是长远而伟大的事业。“树人”明确了教育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自树”与“树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辩证关系:

  • “自树”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无法想象一个自身修养不足、学识浅薄的教师能够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同样,一个不懂得自我管理、缺乏进取心的学生也难以成长为有用之才。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自树”的过程。
  • “树人”是“自树”的目标和延伸:个人的完善并非终极目的,其价值在于能够贡献社会、培养后代。教师的“自树”最终要服务于“树人”的使命;学生的“自树”也是为了将来能更好地“树人”——或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或组建家庭教育下一代,从而实现价值的传递与放大。
  • “自树”与“树人”是统一的过程:在教学相长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艺术,实现着自身的再成长;学生则在接受教育、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进步,完成着持续的“自树”。

因此,“勤奋严谨,自树树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从具体的行为规范(勤奋严谨)到崇高的价值追求(自树树人),构筑了一个完整的精神体系。它告诫师生,成就事业、培育人才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依靠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态度,并通过永不停止的自我超越,最终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学院创办背景与校训确立的历史语境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成立于2005年。这一时期,正是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关键阶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依托公办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采用民办机制运作,旨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津沽学院的诞生,是天津师范大学响应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号召、拓展办学空间、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学院从创办之初,就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在一所底蕴深厚的母体大学的光环下,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如何确立自身的文化身份和精神旗帜?在此背景下,校训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学院精神的宣言,更是凝聚人心、指引方向的航标。

选择直接沿用天津师范大学的校训,是一项深思熟虑的战略决策。这一选择背后蕴含着多重历史与现实的考量:

第一,彰显血脉联系,确保文化传承。独立学院在初创期,其声誉、师资、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母体学校。采用相同的校训,最直接地表明了津沽学院是天津师范大学办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利于快速建立社会认同感和师生归属感。它将天津师范大学历经数十年积淀形成的优良学风、教风和文化传统,无缝对接地植入到新生的津沽学院,为其高起点办学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石。

第二,明确质量标杆,坚守育人初心。“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本身就是一套高标准的质量要求。沿用这一校训,意味着津沽学院向社会和学子庄严承诺:尽管办学机制不同,但在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在治学育人的严肃性上,将与母体学校看齐,绝不降低要求。这有助于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牢牢守住教育教学的生命线。

第三,契合时代要求,注入发展动力。21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校训中的“勤奋严谨”契合了社会对从业者职业素养的要求,“自树树人”则激励学生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不断提升自我,实现终身发展。这条校训为学院定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深厚的伦理支撑和精神动力。

因此,津沽学院校训的确立,并非一个孤立的文化事件,而是深深嵌入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和独立学院发展初期的宏观图景之中。它是学院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谋求生存与发展,进行文化身份建构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创办者们对教育规律的尊重和对办学质量的执着追求。

校训在学院发展历程中的践行与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将“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精神贯穿于办学治校的各个环节,将其从墙上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实践和独特的校园文化。

教育教学方面,学院着力营造勤奋严谨的学风和教风。

  • 对学生,通过严格课堂纪律、完善学业评价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措施,引导学生摒弃“60分万岁”的消极心态,养成刻苦学习、认真求实的习惯。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在实战中检验和提升专业知识应用的严谨性。
  • 对教师,则强调教学规范,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精心备课,认真授课,耐心辅导,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学生。
    于此同时呢,学院建立师资培训机制,支持教师赴天津师范大学进修、参与科研,促进其“自树”,从而更好地“树人”。

人才培养模式上,学院积极探索“自树树人”的实现路径。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硬实力”),更高度重视其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心理健康和职业规划能力等“软实力”的培养。通过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举办名家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激励他们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主动成长,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的转变,这正是“自树”精神的体现。而学院最终的目标,就是将这些实现了良好“自树”的学子,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优秀人才,完成“树人”的使命。

校园文化建设中,校训是核心灵魂。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使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校训解读是重要一课,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理解并认同学院的核心价值观。
  •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校训被醒目地镌刻在标志性建筑或文化石上,成为校园一道永恒的风景线,时刻提醒师生铭记于心。
  • 通过评选表彰“勤奋楷模”、“优秀教师”、“自强之星”等活动,树立践行校训精神的榜样,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此外,校训也体现在学院的管理与服务中。行政教辅人员秉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以勤奋严谨的工作态度,为教学科研提供有力保障,共同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这本身也是“自树树人”在管理层面的实践。

近二十年的办学实践证明,“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如同一条红线,贯穿了津沽学院的发展历程。它规范着师生的言行,塑造着学院的品格,凝聚了学院的向心力,成为推动学院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文化软实力。

校训的深层文化渊源与时代价值

“勤奋严谨,自树树人”这条校训,之所以具有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同时又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

从文化渊源上看,校训汲取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精华。

  • “勤奋” 对应着“业精于勤,荒于嬉”(韩愈《进学解》)的古老训诫,体现了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 “严谨” 则与儒家倡导的“格物致知”、“慎思明辨”的求知态度一脉相承,强调对知识和真理的敬畏之心。
  • “自树” 的核心是“修身”,这是儒家思想体系的基础环节。《大学》开篇即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详细阐述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递进关系,其中“修身”是中心枢纽。唯有“修身”(自树),方能实现后续的社会理想。
  • “树人” 理念更是源远流长,除了管子的经典论述,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历代书院重视品德培养的传统,都体现了对“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重视。
因此,这条校训是古典教育智慧在现代大学语境下的精彩复现和创造性转化。

从时代价值来看,校训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 在知识爆炸、竞争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勤奋严谨 是个人和组织保持核心竞争力、应对各种挑战的必备素质。它反对投机取巧和急功近利,倡导的是一种扎实稳健、久久为功的发展观。
  •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信息纷繁复杂的背景下,自树 显得尤为重要。它强调个体的内在定力和主观能动性,要求人们特别是在校青年学生,必须加强道德自律,提升信息鉴别能力,树立远大理想,在大浪淘沙中守住本心,实现精神的独立与成长。
  • 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树人 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校训中的“树人”明确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即要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要求大学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

对于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而言,这条校训将继续指引其在前行的道路上,不忘育人初心,牢记教育使命。它提醒着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下,不能仅仅满足于技能传授,更要注重学生完整人格的塑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平凡的日常中追求卓越,在自我的超越中服务社会。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的校训“勤奋严谨,自树树人”,是其身份认同的精神图腾、办学实践的行动指南和面向未来的价值承诺。它源于历史,基于现实,指向未来,必将持续照耀着津沽学院的人才培养之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6902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9827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