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江苏二师校史简介)

综合评述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坐落于人文荟萃、经济繁荣的江苏省南京市,是一所承载着特殊历史使命、具有鲜明教师教育特色的省属普通本科师范院校。学校的发展历程,紧密贴合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搏,尤其在教师职后培训领域积淀深厚,被誉为“江苏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的摇篮”。其历史可追溯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教师进修机构建设浪潮,历经多次转型与融合,从早期的江苏教育学院到新时期更为现名,学校始终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同时不断拓展办学功能,实现了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在七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基础教育战线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进入新时代,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正积极顺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强化内涵建设,突出“师范性、应用型、区域性”定位,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的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校简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秉承“崇德敬业、求真创新”的校训,坚持“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基础教育、引领基础教育”的办学方向,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及相关领域应用型人才。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构建起以教师教育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成为江苏省教师教育事业的重要基地。办学定位与特色

学校的办学定位清晰而坚定,即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着力建设成为一所师范性应用型开放性的高水平师范学院。其核心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这是学校最显著的办学优势。学校不仅承担全日制本科生的培养任务,同时依托其深厚的继续教育基础,广泛开展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这种“一体两翼”的格局使得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能够及时反馈并应用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也使职后培训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能够反哺职前培养方案的优化,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循环机制。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见习-研习-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推行“双导师制”(高校导师与中小学一线导师共同指导),确保师范生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班级管理能力。
  • 教育科研引领服务基础教育:学校设有若干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研究所,聚焦基础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培训资源和教学内容,积极参与地方基础教育政策咨询和课程改革指导,有效提升了学校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校区分布与办学条件

学校主要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草场门校区和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石湫校区。

  • 草场门校区:地处南京市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该校区历史积淀深厚,主要承担部分专业的教学、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以及行政管理等功能,是学校教师职后培训的主要基地。
  • 石湫校区:作为学校的主校区和新校区,位于南京南部溧水区大学城内,校园环境优美,设施先进现代化。石湫校区是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培养的主体,拥有完善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场馆、学生公寓等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特别是教育类文献资源独具特色。建有各类实验室、实训中心,满足各专业实验实践教学需求。校园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为教学、科研和管理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技术支持。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目前已形成以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

  • 师范类专业:这是学校的核心与优势所在。涵盖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汉语言文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英语(师范)、物理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历史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音乐学(师范)、美术学(师范)、体育教育等多个方向,基本对应了基础教育阶段的所有主要学科。
  • 非师范类专业:为拓展学生发展路径,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学校也适时开设了一批应用型非师范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贸易经济、生物制药、环境设计等,这些专业同样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 重点学科与品牌专业:学校着力加强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品牌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培育。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生物学等学科实力不断增强,一批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或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
师资队伍力量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 队伍结构:学校拥有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等组成的专任教师队伍。近年来,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加强现有教师培养,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不断优化。
  • “双师型”教师培养:针对师范教育特点,学校特别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深入中小学一线挂职、调研、开展合作研究,聘请一批中小学名师、名校长担任兼职教授,将基础教育的最新实践成果带入大学课堂。
  • 教学科研团队:学校支持教师组建教学和科研团队,围绕特定研究方向或课程群开展集体攻关,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创新水平。
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高尚师德。
  • 课程体系改革:构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针对师范生)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
  • 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交换、教师访学、合作科研等项目,拓宽师生的国际视野。
校园文化与育人环境

学校致力于营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师德文化培育:通过举办师德报告会、名师讲堂、教育名家故事会等活动,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师德的浓厚氛围,潜移默化地塑造未来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
  • 学术科技活动: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科技文化节、大学生学术论文大赛等,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探索精神。
  • 社团文化活动:支持各类学生社团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
  • 环境育人:加强美丽校园、平安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优化校园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发挥环境对师生情操的陶冶作用。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校史概述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的校史,是一部与新中国江苏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的奋斗史,是一部从教师进修机构到综合性师范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史。

初创奠基:江苏教师进修学院的建立(1952-1958)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基础教育师资严重匮乏,在职教师业务水平亟待提高。为适应这一迫切需求,195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省级教师进修机构。同年10月,江苏教师进修学院正式创办,校址设在南京市。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江苏省有了专门负责中学教师及教育行政干部在职进修与培训的省级基地。建院之初,条件艰苦,但肩负使命的教职工们克服困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短训班、轮训班,为迅速提高江苏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这一时期的工作,为学校日后在教师职后培训领域形成优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曲折发展:更名为江苏教育学院(1958-2000前后)

1958年,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经上级批准,江苏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江苏教育学院。此次更名不仅是一个名称的改变,更意味着学校功能的拓展和地位的提升。学院在继续承担教师、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任务的同时,开始试办部分全日制专科教育,办学层次得到提升。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学校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一样,经历了曲折前行的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冲击,一度停止招生。改革开放后,学校迎来了恢复和发展的春天。1978年,学校复办,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进入八九十年代,学校在教师学历补偿教育、校长岗位培训、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江苏省基础教育战线名副其实的“工作母机”。在此期间,学校的全日制教育也有所发展,逐步开办了成人本科教育和普通专科教育。1996年起,开始与省内其他高校联合培养普通本科师范生,为后续独立举办本科教育积累了经验。

转型提升:从成人高校到普通本科院校(2000年前后-2013)

世纪之交,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教师教育体系也在发生深刻变革。长期以来,江苏教育学院主要作为一所成人高等师范院校运行。为适应新时期对高素质教师培养的要求,以及优化江苏省高等教育布局的需要,学校开始了向普通高等本科院校转型的艰辛探索。

这一时期,学校在继续做强做优教师职后培训的同时,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转普”创造条件。学校不断扩大普通专科招生规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学科专业建设。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为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开启新篇: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2013年至今)

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江苏教育学院正式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这在学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学校完成了从以职后培训为主的成人高校向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的普通本科师范院校的战略转型,开启了办学的新纪元。

更名后,学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 全日制本科教育主体地位确立:学校招生规模逐步扩大,以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为主,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 新校区建设与办学空间拓展:为满足本科办学需要,学校启动了石湫校区的规划与建设。石湫校区的启用,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学科专业建设提速:学校更加注重学科布局的优化和专业内涵的提升,积极申报和建设新专业,加大力度建设省级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
  • 深化综合改革:学校在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教学改革、科研管理等方面持续推进改革,激发办学活力,提升治理效能。
  • 服务社会能力增强: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学校继续承担大量的国家级、省级培训项目,并依托学科优势,积极为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回顾七十余年的风雨历程,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始终以服务基础教育为己任,虽几经更名变迁,但师范教育的本色不改,育人初心不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学院的目标稳步迈进,继续在江苏乃至中国的教育画卷上书写浓墨重彩的篇章。其发展轨迹深刻反映了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的演进与创新,是观察和理解当代中国师范教育发展的一个生动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201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17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