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甘肃工业职院思政教育如何)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扎根于西部、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与职教特色。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紧密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构建了一套符合高职学生特点、与专业技能培养深度融合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其工作并非孤立的理论灌输,而是将价值引领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的全过程,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生态。学院注重理论武装的与时俱进,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确保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地位。
于此同时呢,充分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培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在实践中,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有效路径,不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吸引力,还深入挖掘各类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除了这些以外呢,学院还非常重视实践育人环节,通过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以及校企合作中的文化熏陶,让学生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增强社会责任感。总体而言,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系统、务实且富有成效的,为培养德技并修、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保障。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刻认识到,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办学方向、事关育人根本。学院党委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院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行统筹规划和部署推进。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和院长担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思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工作方案,确保了思政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和持续创新动力。学院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共同参与的大思政工作格局,明确了各级党组织、行政单位、群团组织在思政工作中的职责与任务,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坚实的理论武装与主渠道建设

学院始终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师生头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系统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学院对此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

  • 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 学院致力于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教师们积极探索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等互动教学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慧课堂,有效增强了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努力扭转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刻板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关键。学院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在职教师培训、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确保课堂教学的高质量。
  •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学院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专题学习、理论宣讲、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深度融合的“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准确把握职业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到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只靠思政课“单兵作战”。
因此,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学院思政工作的一大亮点。

  • 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 学院要求并引导各专业教师深入梳理和挖掘所授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文化价值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工程伦理、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有机融入专业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之中。
    例如,在工程技术类专业教学中强调精益求精、创新创造的工匠精神;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渗透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职业操守;在艺术设计类专业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理念。
  • 建立协同育人机制: 通过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交流机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示范课比赛、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教学评价体系等措施,有效打破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紧密融合,做到了“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体系

学院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构建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实践育人体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专业实习、实训、实验等环节,不仅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更强调纪律观念、安全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的培养,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 丰富第二课堂活动: 学院大力支持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国情知识竞赛、红色经典诵读、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科技创新活动、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营造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 深化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 常态化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支农、义务支教、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群众,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国家的发展成就,增强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学院尤其注重结合甘肃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如会宁会师旧址、南梁革命纪念馆等)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

无微不至的管理服务育人

学院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生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之中。

  •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 打造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他们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通过深入课堂、深入宿舍、深入学生活动,与学生进行常态化、个性化的思想交流和谈心谈话,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心理、就业、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
  •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学院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普测和常态化心理咨询服务,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 资助育人工作: 学院建立了完善的“奖、助、贷、勤、补、免”多元资助体系,在精准落实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资助的育人功能,加强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感恩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回报社会。
  • 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 将职业观、就业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鼓励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提供全面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与时俱进的工作创新与网络思政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特别是网络新媒体带来的深刻影响,学院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 构建网络思政新阵地: 学院加强了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的建设与管理,打造了一批思想性强、关注度高的网络文化产品。通过微视频、微党课、H5、动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主流价值,弘扬正能量,有效扩大了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 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建立健全舆情收集、研判、处置机制,及时回应师生关切,澄清模糊认识,驳斥错误言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
  • 创新工作模式: 探索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为精准思政提供数据支持。鼓励思政工作干部、教师和优秀学生代表成为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善于运用网言网语与学生沟通交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院工作的方方面面。其成功之处在于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紧密结合了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和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实际,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锻炼、文化熏陶、管理服务、网络引导多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学院为广大青年学生筑牢了信仰之基,补足了精神之钙,把稳了思想之舵,为他们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展望未来,学院仍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方法,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7471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3436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