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兰州工业学院学校简介,校史概述(兰工院史简介)

综合评述兰州工业学院,作为甘肃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深深植根于中国西北的工业重镇——兰州。在近八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与国家和区域的发展同频共振,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进之路。其发展轨迹清晰地映射出我国现代工程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探索与变革的缩影。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抗战时期的培黎工艺学校,这段与工业救国的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起源,为其注入了深厚的“工科基因”与“实干精神”。在漫长的岁月里,学校历经多次隶属关系变更、合并调整与升格更名,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适应社会需求、寻求自我突破的艰难抉择与主动作为。从最初的中专层次教育,到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再到成功跻身本科院校行列,并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实施高校,兰州工业学院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夯实办学基础,拓展办学空间,提升办学层次。如今,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致力于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其发展史,不仅是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更是一部服务地方、追求卓越的奉献史,生动诠释了一所地方高校在时代洪流中的使命担当与价值追求。兰州工业学院学校简介


一、 学校概况与定位

兰州工业学院坐落于甘肃省省会、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市。学校是甘肃省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实施高校之一,也是甘肃省首批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学校坚定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的办学定位清晰明确,即立足甘肃,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省内有重要影响、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应用技术型大学。


二、 办学规模与校区分布

学校目前拥有两个校区,分别是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的校本部和位于兰州新区的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超过一千五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达数十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教学、科研、生活设施齐全,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一万五千人左右,其中包括本科生和少量专科生。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学校还聘请了众多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 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专业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龙头。兰州工业学院紧密对接甘肃省乃至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求,不断优化专业布局,强化专业特色。学校现设有多个二级学院,覆盖了主要的工科领域以及经、管、文、艺等学科门类。

  • 工学门类:这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和核心所在。专业设置涵盖了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车辆工程、自动化等多个方向。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专业或重点建设专业,体现了学校在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信息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
  • 经济学与管理学门类: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开设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经济分析能力和经营管理实践能力。
  • 文学与艺术学门类:学校亦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设有汉语言文学、英语、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学校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对传统工科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并尝试开设新兴交叉专业,以保持人才培养的前瞻性。


四、 人才培养特色

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兰州工业学院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

  • 突出实践教学:构建了以基础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拥有大量设备先进的实验中心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 深化产教融合:积极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共建实验室、合作开展项目研究。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项目,将企业需求融入教学全过程,推行“3+1”等培养模式,让学生有更长时间在企业真实环境中锻炼。
  •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创业项目。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在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 注重职业导向: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增强就业竞争力。


五、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以服务求支持。科研工作主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特别是在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循环经济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学校拥有多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为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提供了平台支撑。近年来,学校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及大量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课题,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地方企业提供了技术研发、咨询和服务。学校还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为地方人力资源开发做出了贡献。


六、 校园文化与对外交流

兰州工业学院秉承“开物成务、启智求真”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务实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科技文化节、艺术节、社团活动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对外交流方面,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与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互访、学生交流、合作科研等项目,不断提升办学的国际化水平。

兰州工业学院校史概述


一、 肇始初创:工业救国的时代烙印(1940年代-1950年代初期)

兰州工业学院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其重要的历史源头之一是著名的培黎工艺学校。该校由国际友人路易·艾黎等人创办,以“手脑并用、创造分析”为办学宗旨,旨在为抗战大后方培养急需的工业技术人才,带有鲜明的“工业救国”色彩。这一时期,学校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工业启蒙和技术传播播下了种子。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家急需大量的工业建设人才。为适应这一形势,在整合原有部分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相关的工业学校得以组建和发展,为后来兰州工业学院的成立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这段初创时期,学校规模小、条件简陋,但其所蕴含的实干精神和面向工业需求的办学导向,成为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 中专时期:夯实基础,服务地方(1950年代中期-1980年代)

随着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兰州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学校进入了以中等专业教育为主的发展阶段。期间,学校经历了多次隶属关系的变更和校名的调整,曾先后隶属于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甘肃省机械工业局等部门。这种行业办学的背景,使得学校与机械、机电等工业领域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专业设置高度契合行业需求,毕业生以实践能力强、适应岗位快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在这一长达三十余年的中专办学时期,学校虽然层次不高,但逐步形成了严谨的治学风气和扎实的实践教学传统,为甘肃省的工业战线培养输送了数以万计的技术骨干,被誉为“甘肃工业人才的摇篮”。学校也在此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得到初步改善,为后续的升格转型积蓄了力量。


三、 高专岁月:探索高等职业教育(1989-2012)

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层次和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989年,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学校在原中专基础上改建为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标志着学校正式跨入了高等教育的行列。这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升格为高专后,学校面临着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体系的全面转型。学校明确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在此期间,学校不断拓展专业覆盖面,从原有的机械、电气等主干专业,逐步扩展到计算机、土木、管理等领域;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学历人才;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实验室和实训中心。学校积极参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等项目,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社会声誉日益扩大。这段高专办学的历程,是学校从中等教育向高等教育成功转型的关键阶段,也为日后升格为本科院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 升本跨越:迈向应用型本科新征程(2012年至今)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成为国家战略。基于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及学校自身长期的办学积累和鲜明特色,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正式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兰州工业学院。这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升本以来,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学校迅速调整发展战略,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提升、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

  • 明确应用型定位:学校坚定应用型办学方向,积极参与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努力探索应用型本科办学之路。
  • 加强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大本科专业建设力度;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深化教学改革,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 拓展办学空间:为适应发展需要,学校积极谋划并启动了兰州新区校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学校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物理空间。
  • 提升服务能力:更加主动地融入区域创新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经过十余年的本科建设,兰州工业学院已基本完成了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的主体转型,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正在向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


五、 精神传承与未来展望

回顾兰州工业学院近八十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奋斗史。从培黎学校的“手脑并用”,到中专时期的“严谨务实”,再到高专阶段的“探索创新”,直至本科时期的“追求卓越”,学校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的核心是对国家需要的响应,对工程教育的执着,对实践能力的强调,对育人质量的坚守。面向未来,兰州工业学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国家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学校既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挑战。学校需要继续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学科专业特色,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中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24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1.7141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