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东北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东北师大双一流?)

关于东北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的综合评述东北师范大学无疑是双一流大学,并且是国家首批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成员。这一身份不仅得到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三部委的联合认定,更在其办学历史、学科实力以及对国家战略的贡献中得到了充分印证。作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底蕴深厚,其发展始终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同频共振。“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又一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东北师范大学的入选,是对其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卓越成就的权威肯定。特别是在其传统优势领域——教育学世界史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统计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上,展现了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强劲实力。
因此,东北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是一个确凿无疑的事实,它正以此为新的起点,在建设世界师范大学的道路上稳步前进。东北师范大学的双一流身份认定东北师范大学的双一流大学身份,有着明确且权威的官方认定依据。2017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这份名单标志着中国“双一流”建设正式启动。在这份备受瞩目的名单中,东北师范大学赫然在列,被确定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意味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并获得了集中资源优先建设其优势学科的资格。

在此轮评选中,东北师范大学有六个学科入选“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它们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史数学化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一数量在全国高校中位居前列,尤其是在师范类院校中表现十分突出,充分彰显了其雄厚的学科综合实力。2022年2月,三部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东北师范大学再次成功入选,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保持不变,这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重要地位。双一流建设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能够连续入选,证明了学校在首轮建设期内成效显著,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国家的持续支持。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办学传统东北师范大学能够跻身双一流,绝非偶然,而是其近八十年来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必然结果。学校的前身是1946年创建的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段红色的起点,为学校注入了鲜明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学校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新中国建立后最早确定的三所师范大学之一,素有“人民教师的摇篮”的美誉。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形成了“尊重的教育、创造的教育”先进理念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良的办学传统,为学校在新时代争创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代又一代东师人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为国家特别是基础教育战线培养和输送了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与各类高级专门人才,其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为人朴实”的“三实”品格而广受社会好评,这种强大的社会声誉和贡献度是其入选双一流的重要软实力体现。卓越的学科建设实力双一流建设的核心在于学科建设,东北师范大学正是凭借其多个学科的强劲实力赢得了国家的青睐。学校的学科布局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一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架构下的师范特色优势。

其一流学科建设点个个实力不凡: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历史悠久,研究力量雄厚,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为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学术支撑。
  • 世界史:尤其是古典文明研究所(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在世界上古史、东亚史研究方面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产出了一大批奠基性的研究成果,被誉为“中国世界史研究的重镇”。
  • 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两个学科紧密结合,在光电功能材料、纳米生物材料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部分研究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协同发展。
  • 数学统计学:在基础数学理论和应用统计方法研究上成果丰硕,为国家的科学研究、经济决策和社会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和数据分析支持。

除了上述六个顶尖学科,学校的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学科也实力强劲,构成了支撑一流大学建设的强大学科群。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这些学科多次获得A类评价,客观反映了其在国内的领先地位。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双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是其核心使命。东北师范大学构建了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并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校是国家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拥有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学校推行“创造的教育”模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和创新能力,设有国家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作为师范教育的领军者,其“U-G-S”(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教师教育模式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为国家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成功的“东师方案”和“中国经验”,极大地提升了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研究生培养方面,学校注重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引导研究生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后备军。遍布各行各业的优秀校友,是东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最生动的名片。强大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是衡量一流大学的关键指标。东北师范大学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研攻关,取得了系列重要成就。学校拥有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高端科研平台。

在自然科学领域,学校在稀土发光材料、紫外光发射材料、分子表观遗传学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并成功实现了多项专利技术的转化,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在世界史、思想政治教育、农村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领域产出了一大批具有重要决策参考价值和文化传承意义的精品力作,承担了众多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有力地弘扬了中国精神,传播了中国价值。这种“顶天立地”的科研取向,使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一员。结语东北师范大学作为国家首批、第二轮继续入选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地位是官方认定、实力铸就、社会公认的。它凭借悠久厚重的办学历史、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强大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牢固确立了中国一流师范大学的地位,并正在向世界师范大学的目标迈进。对于任何关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人来说,东北师范大学是一所双一流大学,是一个不容置疑的明确结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380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978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