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校训及历史)

关于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综合评述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一所以培养学前教育师资为核心任务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校训不仅凝聚了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更是学校育人宗旨和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该校的校训“崇德、精艺、博爱、励志”深刻反映了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特质与时代要求,强调师德为先、技艺为基、仁爱为本、志向为擎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从历史渊源看,这一校训的形成既植根于中国师范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传统,又紧密结合了六盘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人才的现实需求。它不仅是学校立校育人的根本准则,也是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校的学术氛围和人文精神。通过对校训的践行,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地域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为贵州省乃至全国输送了大量具备高尚师德、扎实技能、人文情怀和创新精神的幼教人才。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详细阐述
一、校训的具体内容与解读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为“崇德、精艺、博爱、励志”。这八个字虽简洁,却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构成了指导学校办学、教师教学和学生成长的核心理念。

崇德置于首位,凸显了德育在幼儿师范教育中的根本性地位。“德”是师者之魂,对于未来将从事幼儿教育的学子而言,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品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其从业之本。它要求师生不仅要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更要秉持教师的职业操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成为幼儿道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

精艺强调的是对专业技艺和知识的精益求精。幼儿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儿童发展心理等专业知识,还需精通弹、唱、跳、画、讲等各项实践技能,并能灵活运用于保教实践之中。“精艺”倡导的是一种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鼓励师生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提升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博爱源自于教育行业,尤其是幼儿教育行业特有的人文关怀精神。“博爱”即广博、无私的爱,这是一种对儿童发自内心的关爱、尊重与理解。它要求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能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幼儿,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和情感需求,用爱营造温暖、安全、支持性的成长环境。这是幼教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情感品质。

励志旨在勉励师生树立远大志向,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它既包含了个人的成长励志——鼓励学生刻苦学习、磨砺意志、规划职业生涯;也包含了事业的追求励志——激励师生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为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幼教质量而持续努力。

这四个方面相互关联、有机统一:“崇德”是根基,“精艺”是臂膀,“博爱”是胸怀,“励志”是引擎,共同塑造了一名优秀幼儿教师所应具备的全面素养。
二、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背景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鲜明的时代背景。它的确立是学校在继承传统、立足现实、展望未来的过程中,经过深思熟虑和广泛凝聚共识的结果。

校训深深植根于中国师范教育的悠久传统。自近代师范教育诞生以来,“师范”二字便承载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这一传统强调教师既要学问精深,又要品行端正,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六盘水幼专的校训首重“崇德”,正是对这一优良传统的直接继承和发扬。
于此同时呢,中国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的思想,也为“博爱”这一理念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

校训的形成与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发展历程紧密相关。学校的前身可追溯至较早的中等师范教育或教师培训体系,其人才培养目标始终紧紧围绕服务于基础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在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后,面对新时期对幼儿教师队伍更高标准、更专业化的要求,学校迫切需要一套能够统领办学思想、彰显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崇德、精艺、博爱、励志”的校训,准确地回应了这一需求:它既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即德艺双馨、富有爱心、充满理想的幼教人才;也指明了“如何培养人”——-即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技能训练、注重人文熏陶、激励志向追求。

校训折射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六盘水市乃至贵州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培养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本土化优秀幼儿教师,是支撑地区教育均衡发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校训中的“励志”一词,尤其蕴含着鼓励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乡梓、投身于伟大教育实践的殷切期望。

校训的最终确立,通常经历了校内广泛的讨论、专家论证、文化提炼以及学校决策机构审定等程序。它集中了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反映了最大的共识,从而成为全校共同的精神标识和行为准则。


三、校训与学校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校训绝非悬于墙上的空洞口号,而是深深融入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环节的活的灵魂。它通过多种途径和载体,转化为具体的育人实践。
  •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体现校训:学校构建了与校训精神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师德养成教育、人文素养课程等强化“崇德”;通过系统化的专业理论课和大量的技能实训、艺术类课程来落实“精艺”;通过开设幼儿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家园共育等课程,并在实践中引导关爱幼儿,来培育“博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优秀校友报告会等活动来激发“励志”。
  •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浸润校训:学校围绕校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
    • 举办“师德标兵”、“技能大赛能手”等评选活动,树立崇德精艺的榜样。
    • 开展爱心义教、关爱留守儿童、社区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践行博爱精神。
    • 组织职业规划大赛、励志讲座、社团活动等,营造积极向上、追求理想的氛围。
    这些活动使校训从文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知、认同和内化其精神。
  •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贯彻校训:校训同样是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学校注重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崇德”的表率;鼓励教师深耕专业、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做到“精艺”;要求教师关爱学生,展现“博爱”;并引导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永葆“励志”之心。一支践行校训的教师队伍,是对学生最生动、最有效的教育。
  • 在评价与激励机制中融入校训:学校在学生的综合评价、奖学金评定、入党考察等方面,将品德、技能、社会实践(体现爱心与责任感)、学习与创业劲头(体现志向)等作为重要依据,建立起与校训维度相呼应的评价导向,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地向校训倡导的方向努力。

四、校训的当代价值与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展现出愈发重要的当代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其一,校训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抓手。“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校训将“崇德”置于首位,明确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即首先是一个德行高尚的人。它为核心素养的培育提供了清晰的价值框架,确保了学校办学方向的正确性。

其二,校训是应对学前教育挑战的精神指引。当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质量期待越来越高,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校训所倡导的“精艺”和“博爱”,正是高质量幼教服务的核心保障。它激励着师生不断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并以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去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提升保育教育质量。

其三,校训是塑造学校品牌特色的文化内核。“崇德、精艺、博爱、励志”已成为六盘水幼专最鲜明的文化标签和品牌标识。它向社会宣示了学校的育人标准和质量承诺,增强了学校的识别度、美誉度和吸引力。毕业生因践行校训而展现出的良好职业风貌,又进一步反哺和强化了学校的品牌形象。

其四,校训是实现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的内在动力。校训教育帮助学生将个人的学业成功、职业发展与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崇高志向结合起来。“励志”不仅鼓励个人成才,更引导其将才能奉献于国家急需的学前教育事业,从而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成就个人价值,获得真正的职业幸福感和人生意义。

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训“崇德、精艺、博爱、励志”是其办学历史的结晶、育人实践的纲领和面向未来的宣言。它源于传统,立足现实,指引方向,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位师生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幼教篇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899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4.7950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