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燕山校训及历史)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作为一所依托山东财经大学办学优势、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独立学院,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着明确的育人理念与价值追求。其校训“克明峻德,格物致知”不仅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更与当代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紧密契合,体现出学院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坚守和对求真务实学风的倡导。这八字校训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既有对师生道德品行与人格修养的崇高要求,也包含对学术追求与实践探索的科学指引,是引领学院办学方向、凝聚校园文化精神的核心所在。从历史维度看,校训的提炼与确立过程深刻反映了学院在继承母体学校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办学定位与发展需求所进行的文化建构,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应,更是对未来的承诺,持续激励着一代代燕山学院人砥砺前行。

校训的正式表述与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的校训为“克明峻德,格物致知”。这八个字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经典文化典籍。“克明峻德”语出《尚书·尧典》,原意是赞颂尧帝能够发扬光大崇高伟大的道德品格;“格物致知”则源自《礼记·大学》,是儒家提倡的修身治学的重要阶梯,意为通过探究事物原理来获取知识与智慧。校训选用这两组经典短语,既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也彰显了学院致力于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育人宗旨。学院将这样的古典理念融入现代大学精神之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之成为规范师生行为、凝聚校园共识的文化核心。

校训确立的历史背景与过程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由山东财经大学与原莱芜市政府共同举办的独立学院。建校初期,学院在依托母体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自身文化体系的构建。校训作为大学精神的核心载体,其确立过程经历了多方面的研讨与论证。学院筹备组和早期的管理团队在广泛参考国内外著名高校校训的基础上,结合财经类院校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最终选定了“克明峻德,格物致知”这一表述。这一选择不仅考虑到语句的文化厚度和思想深度,也注重其与山东财经大学原有文化传统的衔接性与延续性。校训在学院成立后不久即被正式确定并对外公布,逐步应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等各个方面,成为学院自我认同与对外宣传的重要符号。

校训中各短语的深刻内涵

克明峻德:“克明”意为能够彰明、发扬,“峻德”指崇高、伟大的德行。这四个字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要求师生以高尚的品德为立身之本。在大学的语境中,它倡导的是一种完善的道德教育,包括诚信、责任、仁爱、正直等基本价值取向。对教师而言,要做到德高为范;对学生而言,则要力求德才兼备,将个人品格的锤炼放在成长的首要位置。

格物致知:这是儒家倡导的认知方法和修行路径。“格物”即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致知”意为获取真知、达到智慧的境界。在大学教育中,它尤其强调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要求学生脚踏实地钻研专业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于此同时呢,这也提醒教育者重视实践教学,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求真知,做到知行合一。

这两部分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校训的完整理念:既注重道德人格的塑造,也追求学术真理的探索,体现出学院“立德”与“治学”并重的全人教育思想。

校训与办学理念的融合

校训作为学院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与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的整体定位和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学院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经济管理人才为主要任务,尤其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克明峻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伦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品德的更高要求;而“格物致知”则鼓励师生面向实践、深入专业领域,通过扎实的学习与研究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校训精神的指引下,学院逐步形成了注重品德塑造、强调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特色,并在课程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校企合作等方面不断贯彻这一理念。校训因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深入到了教学、管理乃至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全院共同信守的价值准则。

校训在校园文化中的体现与实践

校训的价值在于践行。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校训通过多种方式融入了日常的校园文化之中:

  • 新生入学教育中,校训解读是必不可少的一环,旨在从起点就引导学生理解并认同学院的文化追求;
  • 在校风、学风建设中,学院常以“克明峻德”为主题开展道德讲座、榜样评选等活动,强化道德教育氛围;
  • 围绕“格物致知”,学院积极组织各类学术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探索与创新的平台;
  • 在校园环境布置上,校训通常被展示在醒目位置,如主教学楼、图书馆、宣传材料等,通过视觉系统不断强化师生的集体记忆;
  • 此外,在校庆、毕业典礼等重要仪式中,校训也是被反复强调的内容,起到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作用。

这些实践不仅增强了师生对校训的理解,也使校训精神逐渐内化为每个人的行为导向,推动了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校训的传承与时代意义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其能够与时代同行并不断焕发新的意义。面对当前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的校训依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克明峻德”回应了社会对人才道德品质的高度关注,尤其在财经领域,诚信、廉洁、社会责任感等德行更显重要;而“格物致知”则契合国家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鼓励师生立足专业、勇于探索,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校训的传承不仅依靠形式的宣传,更依靠每一位燕山学院人的实践与弘扬。
随着学院的发展,校训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例如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格物致知”被赋予了利用现代科技探索新知的意义;“克明峻德”则更加注重网络时代的信息伦理与社会责任。这种动态的解读使校训始终保持着生命力,继续指引学院的发展方向。

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的校训深厚而富有活力,它来源于传统,扎根于实践,并面向未来。在多年的办学进程中,这八个字已逐步深入学院的文化肌理,成为标识其精神品格的重要符号。它不仅塑造了学院特有的文化气质,也为每一位师生的成长提供了价值导航和精神动力。展望未来,这一校训仍将继续作为学院立德树人、追求卓越的思想基石,推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在高等教育领域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641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6886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