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怎么样(江苏城职院思政教育评价)

关于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情况的综合评述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院校,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与成效,紧密契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总体而言,该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健全,能够将思想引领与职业教育特点深度融合,展现出鲜明的实践导向和应用特色。学校致力于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在传统的思政理论课教学中注重实效性,更将其延伸至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态势。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特点在于紧密联系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未来职业需求,强调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系列创新性的举措和扎实的工作,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然,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深度、方法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仍有持续优化和提升的空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详细阐述


一、 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建设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其视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思想政治教育摆在办学治校的核心位置,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

健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建立了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全校上下共同参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分析形势,解决问题,部署任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社会科学部等相应机构)作为主阵地,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研究,而学工处、团委、宣传部、组织部、教务处等部门则各负其责,形成了强大的育人合力。

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方案细则等规章制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建设、实践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将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纳入各部门、各二级学院(系)的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的述职评议范畴,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确保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效化。

“大思政”格局的构建:学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体系,积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努力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仅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责任的传统观念,营造了人人关心、人人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 主渠道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着力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严格教学管理,确保课程质量: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设全部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程,并保障足够的学时学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规范教学管理,加强集体备课、教学督导和听课评课制度,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肃性。教师们致力于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生动、深入地传递给学生。

推进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思政课教学积极探索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大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在线课程资源,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时,会引入大量与学生未来职业相关的法律案例和道德困境进行讨论;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会结合国家重大工程成就、区域发展典型案例进行阐释,使理论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校认识到实践育人的重要性,在思政课中设置了专门的实践教学学时,并计入学分。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前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现代化企业、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等进行参观考察、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通过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国家发展成就的认同感,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配备和培养,按照要求配齐建强专职思政课教师。通过定期培训、学术交流、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申报教研课题,以科研反哺教学,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



三、 同向同行: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依靠思政课,必须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明确融合路径:学校要求各专业课程结合自身特点,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生态文明理念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

  • 在工程技术类专业课程中,强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和创新意识。
  • 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强调诚信经营、合规守法、社会责任和全局观念。
  • 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中,强调文化自信、审美素养和为人民创作的价值导向。
  • 在公共服务类专业课程中,强调奉献精神、人文关怀和公共服务意识。

加强教师培训与示范引领:学校组织开展多轮次的课程思政专题培训,提升广大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遴选建设了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优秀教学案例,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通过教学比赛、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广课程思政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促使每位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明确将“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目标,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融入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各个环节,从源头上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落实。



四、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服务
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是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

辅导员与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配备了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辅导员队伍,并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班主任。他们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深入学生中间,通过主题班会、谈心谈话、宿舍走访、网络互动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

党团组织育人功能: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其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团日活动、团校培训等,加强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依托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教于乐。

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学校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师资,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提供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建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培养学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实的心理基础。

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学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资助工作和就业指导全过程。在奖助学金评审发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就业指导中,加强择业观、创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需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五、 校园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和网络空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积极拓展育人渠道,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结合办学历史和职业教育特色,凝练校园精神,建设校史馆、文化长廊等文化设施。定期举办科技文化节、职业技能大赛、人文素养讲座、优秀传统文化体验等活动,营造崇尚技能、热爱劳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建强网络思政阵地:学校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运营好学校官网、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宣传先进典型,传播主流价值。辅导员、思政课教师等积极利用微信群、QQ群等与学生互动,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创作推广网络文化产品,如微视频、动漫、H5等,使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动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强化网络空间管理:学校加强对校园网络环境的监管,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机制,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有害信息,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六、 实践育人与社会服务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将实践育人作为重要环节,引导学生知行合一。

丰富社会实践形式:学校常态化组织学生开展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理论宣讲、国情观察、科技支农、教育关爱、环境保护等主题,组建实践团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项目,如社区服务、大型赛会服务、支教助学等,在奉献社会中提升境界、锻炼能力。

强化实习实训中的教育引导:在与企业合作开展的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环节中,学校要求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不仅关注学生的技能提升,更要注重对其进行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安全生产、企业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实现技能培养和思想教育的双丰收。

鼓励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学校支持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项目,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协作意识,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体系。它坚持以生为本,紧密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想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特色在于较好地处理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传统继承与方法创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职业教育特色的深度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向未来,学校仍需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中持续探索,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水平、创新方式方法,以更好地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49653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2.3171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