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昭通卫职院校训及历史)

综合评述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作为该院精神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其办学历史、育人理念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深入探究其校训的内涵与历史,不仅是对一所院校发展脉络的梳理,更是对滇东北地区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的微观洞察。校训并非凭空产生,它深深植根于昭通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国家职业教育政策的宏观背景之中。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自创立以来,始终肩负着为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医药卫生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这一使命直接塑造了其校训的务实、严谨和仁爱的特质。校训的演变历程,也同步反映了学院从初创时期的艰辛探索,到不断发展壮大过程中的理念升华与精神凝练。它既是对过往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全体师生未来行为的规范与引领。理解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坐标和社会责任体系中进行审视,从而真正把握其作为精神旗帜,在激励学子成长、推动学院进步、服务区域健康事业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呢将详细阐述其校训的具体内容、深刻内涵及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明确表述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是:“崇德、精医、笃行、致远”。这八个字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共同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精准地概括了学院对全体师生在品德、学业、实践和志向四个维度的核心要求。

“崇德”位列校训之首,强调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于医疗卫生行业而言,“德”具有超越一般行业的特殊重要性。它要求师生不仅要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更要崇尚和追求崇高的医德医风,怀有仁爱之心、怜悯之情和责任之感,将患者的生命健康置于首位。这是成为一名合格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先决条件和基石。

“精医”直指学院的专业属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它要求师生在医学知识和技能上追求精湛、精益求精。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生命所系,健康相托,容不得半点马虎。
因此,“精医”倡导的是一种刻苦钻研、一丝不苟、持续学习的专业精神,鼓励师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努力成为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

“笃行”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实践导向。它源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古训,意为切实履行、专心实行。对于卫生职业学院的学生来说,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应用于实践,服务于社会。“笃行”要求师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坚定不移地付诸行动,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强本领,避免眼高手低,强调知行合一。

“致远”则寄托了学院对师生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它寓意着志向远大、目光长远,不仅要满足于当前的学业或工作成就,更要有持续发展、追求卓越、贡献社会的远大抱负。“致远”激励师生不断超越自我,在个人成长和事业进步上实现更长远的目标,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这八个字相辅相成,“崇德”是根本,“精医”是核心,“笃行”是路径,“致远”是目标,共同勾勒出昭通卫生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的完整图谱和价值航标。

校训“崇德、精医、笃行、致远”的深厚内涵解读

校训的每一个词语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需要深入挖掘其多层次的内涵。

“崇德”的内涵解析:

  • 医德为先的行业要求:医疗卫生行业是守护生命的崇高事业,“崇德”首先体现为对医德的尊崇。它要求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恪守《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和《护士条例》等规范,做到廉洁行医、诚信服务、尊重生命、关爱患者。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崇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要求高度契合。它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忠于职守、诚实守信、善待他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合格公民。
  • 仁爱精神的传承: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者爱人”、“医者仁心”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昭通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基层医疗需求巨大的地区,培养学生对各族群众的深厚感情和无私奉献精神,是“崇德”的题中应有之义。

“精医”的内涵解析:

  • 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医学是科学,“精医”代表着对科学真理的敬畏和探索。它要求师生具备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尊重客观规律,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不断追踪学科前沿进展。
  • 对技艺精湛的锤炼:医疗卫生工作是技术性极强的实践,“精医”意味着对操作技能的精益求精。无论是护理、检验、药学还是临床助理,都要求手法准确、判断精准、流程规范,通过反复练习和临床实践达到娴熟精湛的水平。
  • 终身学习理念的倡导:医学知识更新迅速,“精医”蕴含着终身学习的要求。它激励师生毕业并非学习的终点,而是新起点,要持续更新知识库,适应医学发展,保持专业能力的先进性。

“笃行”的内涵解析:

  • 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实践能力。“笃行”鲜明地指出了学院的应用型办学定位,强调理论学习必须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突出实训、实习在教学环节中的关键作用。
  • 服务基层的实践导向: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人才培养主要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笃行”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直接应用于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一线岗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正是“下得去、用得上”的具体体现。
  • 意志品质的磨练:“笃”字含有坚定、专注之意。“笃行”也寓意着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意志力。医疗卫生工作充满挑战,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坚定的行动力。

“致远”的内涵解析:

  • 个人职业生涯的规划:“致远”引导师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满足于做一个简单的操作者,而要立志成为所在领域的能手、专家,甚至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 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校训也反映了学院自身追求卓越、长远发展的雄心。“致远”意味着学院在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不断追求进步,力争在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 贡献健康中国战略的抱负: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大背景下,“致远”提升了学院的格局,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战略,以期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提升区域居民健康水平、实现全民健康覆盖的宏伟目标贡献“昭卫力量”。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历史渊源与形成背景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校训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伴随着学院的创建与发展历程,逐步凝练和确立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背景。

学院初创与早期精神积淀(2009年以前):

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卫生人才培养机构。在学院正式成立之前,昭通地区的医药卫生人才培养主要由一些中等卫生学校承担。这些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虽然可能没有形成系统、书面化的校训,但已经孕育了某些核心的办学精神和价值取向。
例如,面向基层、注重实践、强调品德等理念,早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一时期的精神积淀,为后来正式校训的提出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思想素材。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和医务工作者扎根乌蒙山区、默默奉献的“崇德”精神,以及他们在艰苦条件下坚持培养学生扎实技能的“精医”传统,成为校训重要的历史源头。

学院成立与校训的初步凝练(2009年及之后):

2009年,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昭通地区的医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即高等职业教育阶段。升格为高职院校,意味着办学层次提升、规模扩大、要求更高,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够统领全院师生思想、彰显办学特色、指引未来发展的纲领性表述。在这一背景下,学院在总结继承历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正式提出了“崇德、精医、笃行、致远”的校训。这一校训的确定,通常经过院内广泛讨论、专家论证、领导审议等民主和科学的程序,最终得以确立并公布。它的诞生,是学院身份认同和发展战略清晰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地域文化与时代要求的深刻影响:

校训的形成深受昭通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发展需求的影响。昭通地处滇、川、黔三省结合部,乌蒙山区腹地,历史上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层医疗卫生资源较为薄弱。这种状况决定了学院培养的人才必须能够“扎根基层、服务桑梓”。
因此,校训中的“笃行”有着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直接回应了为基层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根本使命。
于此同时呢,乌蒙山人民勤劳坚韧、朴实向上的品格,也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崇德”的内涵之中。

从时代背景看,进入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迎来大发展,国家高度重视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对涉及民生健康的医学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层面强调“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医疗卫生行业持续加强行风建设。这些宏观政策导向,直接强化了校训中“崇德”和“精医”的分量。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则为“致远”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将学院的发展与国家的长远健康目标紧密相连。

校训在学院发展历程中的践行与体现

校训的生命力在于践行。昭通卫生职业学院自校训确立以来,始终将其精神内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 课程思政与“崇德”结合:学院将“崇德”要求融入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医学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元素,讲述医学前辈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病人的职业情操。开设医学伦理学、医患沟通等人文素养课程,系统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 实践教学体系凸显“精医”与“笃行”:学院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建设了设备先进的实训中心,并与昭通市及周边地区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基地关系。通过“教学做一体化”、临床见习、顶岗实习等模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确保“精医”落到实处,实现“笃行”的目标。技能大赛成为检验“精医”成果的重要平台。
  •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致远”:学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举办优秀校友报告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规划职业发展路径,鼓励他们继续深造、提升学历,或在本职岗位上追求卓越,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浸润校园文化建设:

  • 环境育人:将校训“崇德、精医、笃行、致远”八个大字醒目地镌刻在校园标志性建筑或景观上,如教学楼大厅、文化广场等,使其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
  • 活动载体:围绕校训精神,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授帽宣誓仪式(体现崇德精医)、临床技能操作大赛(体现精医笃行)、学风建设月活动、评选“师德标兵”和“优秀学生”等,让校训精神在活动中生动展现和传递。
  • 榜样示范:宣传表彰践行校训精神的优秀师生典型,如援鄂抗疫的英雄校友、扎根乡村的杰出毕业生、教学名师等,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校训的真谛,增强其感染力和号召力。

引领师德师风建设:

校训不仅是针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行为准则。学院要求教师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首先自身要成为“崇德、精医、笃行、致远”的典范。通过加强师德师风考核与教育,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关爱学生,以身作则,将校训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塑造学生。

校训的时代价值与未来展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昭通卫生职业学院的校训继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医疗卫生事业和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校训所倡导的“崇德”与当前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弘扬崇高职业精神的要求高度一致;“精医”契合了医疗技术飞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才专业素养的迫切需求;“笃行”回应了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致远”则激励学院和师生在服务“健康云南”、“健康中国”战略中实现更大作为。

面向未来,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将继续深挖校训内涵,使其更好地与时代同频共振。可以预见,校训将继续作为学院的核心文化标识和精神引擎,引导学院在扩大办学规模、优化专业结构、提升教学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它将持续激励一代代“昭卫人”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无论身在何处,都将“崇德、精医、笃行、致远”八个字作为人生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为守护人民健康、促进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校训的精神火炬,必将在乌蒙大地代代相传,熠熠生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2892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29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