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概况介绍(大连装备专业概览)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概况综合评述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植根于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向全国装备制造产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院校,其专业设置具有鲜明的产业导向性和区域经济服务特征。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辽宁省、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制造强国”、“海洋强国”以及大连市建设“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目标,构建了一个以装备制造为核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该体系不仅深度契合了从传统机械加工到现代智能制造的产业链需求,还敏锐地捕捉到数字经济、绿色制造等新兴领域对人才的新要求。学院的专业布局呈现出“强化主干、拓展交叉、注重融合”的特点,主干专业如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底蕴深厚,与区域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新兴专业如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则展现了学院的前瞻性,致力于填补产业升级带来的人才缺口。
于此同时呢,学院注重专业群建设,通过整合相关专业资源,形成集群优势,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普遍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方式,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有设施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所学技能与岗位需求无缝对接。总体而言,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是其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既立足于装备制造这一传统优势领域,又积极拥抱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趋势,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展现了高职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精准定位与责任担当。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详述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体系是其立校之本、发展之基。学院深刻理解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唇齿相依的关系,其专业设置并非静态的目录罗列,而是一个动态优化、持续演进的过程,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为根本遵循,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最终目标。


一、 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与战略导向

学院专业规划的顶层设计紧密对接国家宏观战略与地方产业布局。在国家层面,“中国制造2025”以及后续的“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为重点发展方向。辽宁省作为老工业基地,正全力推动工业振兴,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大连市则凭借其独特的港口优势和工业基础,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

在此背景下,学院的专业设置呈现出清晰的战略导向:一是服务支柱产业,重点发展与大连装备制造支柱产业直接对应的专业,确保人才培养的“适销对路”;二是瞄准新兴领域,前瞻性地布局与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相关的专业,为产业升级储备人才;三是促进交叉融合,鼓励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的融合,开设复合型专业,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就业渠道。这一导向确保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始终走在产业发展的前沿,毕业生具备强大的就业竞争力。


二、 核心专业群架构与特色分析

学院的专业设置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专业群的形式进行组织,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这些专业群相互支撑、资源共享,共同构成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群

这是学院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的专业群,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该群涵盖了一系列核心专业:

  • 机械设计与制造:此专业专注于传统与现代制造工艺、机械设计原理、CAD/CAM技术应用等,培养学生成为产品设计、工艺编制、生产管理的核心力量。
  • 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机械与电子的交叉学科,该专业强调机械、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技术的综合应用,对应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关键岗位。
  • 数控技术:聚焦于数字化制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与维护技能,是现代精密制造不可或缺的人才。
  • 模具设计与制造:服务于汽车、家电、电子等大量使用模具的行业,培养学生进行模具设计、加工、装配与调试的能力。

该专业群的特色在于其深厚的实践教学积累,拥有设备齐全的机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实训基地、模具拆装实训室等,学生通过大量的实操训练,能迅速适应企业岗位要求。


2.智能装备与先进控制专业群

此专业群是学院顺应智能制造趋势,对传统制造类专业进行智能化升级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学院专业发展的前沿方向。

  • 工业机器人技术:该专业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学生学习工业机器人的编程、调试、系统集成与维护,满足自动化生产线对机器人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
  • 电气自动化技术:侧重于工厂供电、电气控制系统设计、PLC编程等,是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的“神经中枢”。
  • 智能控制技术:融合了自动化、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培养学生具备智能控制系统集成、调试与运维能力,面向更广泛的物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

该专业群的亮点在于其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紧密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生产环境中学习掌握前沿技术。


3.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专业群

该群充分体现了学院服务大连地方特色产业的定位。大连是中国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对船舶类技术人才有稳定且大量的需求。

  • 船舶工程技术:涵盖船体建造、船舶舾装、船舶涂装等方向,培养学生掌握船舶建造的整个工艺流程。
  • 海洋工程技术:侧重于海洋平台、水下机器人等海洋工程装备的设计、制造与维护知识。
  •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焊接是船舶制造的关键工艺,该专业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焊接技术训练,并融入自动化焊接设备操作技能。

该专业群的优势在于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造船企业建立了深入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畅通。


4.汽车技术与服务专业群

随着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该专业群也在不断更新迭代。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传统优势专业,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诊断、维修保养的综合能力。
  • 新能源汽车技术:新兴热点专业,重点学习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原理、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等关键技术。
  • 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面向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企业,培养汽车生产线上的制造、装配与质量管理人才。

该专业群注重与汽车品牌4S店及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引入最新车型和技术标准,确保教学内容与市场同步。


5.现代管理与信息服务专业群

学院认识到,现代化的装备制造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工人,也需要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综合型人才。
因此,此专业群作为支撑体系,为制造业输送管理和服务类人才。

  • 物流管理(侧重智能制造物流):学习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应用,适应智能工厂的物流需求。
  • 电子商务(侧重工业品网络营销):培养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机电产品、零部件等工业品的营销推广能力。
  • 大数据技术(与制造业结合):探索工业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为智能制造提供数据支持。

该专业群的特色在于其与上述技术类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具备“技术+管理”的复合背景,提升其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位置。


三、 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体系

专业的价值最终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体现。学院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根本路径。学院与上百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形式多样:

  • 订单班/冠名班:与企业联合制定培养方案,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工作。
  • 共建实训基地:企业投入设备或技术,在校内共建贴近生产实际的实训中心。
  • 顶岗实习:学生最后一学年或学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平稳过渡。
  •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将企业的生产任务或技术难题作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课题,真题真做。

实践教学体系是核心保障。学院投入巨资建设了覆盖各主要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包括:

  •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
  • 数控技术实训基地
  • 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训中心
  • 船舶建造仿真实训室
  • 汽车维修实训中心
  • 电气自动化综合实训室等

这些实训场所设备先进、工位充足,能够满足学生从认知实习、专项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实践需求。
于此同时呢,学院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考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 专业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机制

为保持专业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学院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与持续改进机制。每年都会组织专业调研,通过走访企业、分析就业市场数据、追踪毕业生发展情况等方式,评估现有专业的办学效益和社会需求符合度。

对于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学院会加大投入,扩大招生规模,更新教学设备。对于市场需求饱和或技术落后的专业,则会及时缩减招生、改造升级甚至停止招生。
于此同时呢,学院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标准的制定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确保专业建设始终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大连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设置是一个科学、系统且充满活力的体系。它根植于深厚的产业土壤,响应于时代的发展召唤,通过精准的定位、集群化的架构、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以及坚实的实践教学保障,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着一批又一批“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院的专业建设之路,是一条紧密贴合产业、不断自我革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3078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39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