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史简介,什么历史与社会背景下建校的(川北幼专建校背景)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校史,是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该校的创立与发展,深刻反映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迫切需求,尤其是西部地区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渴望。其前身可追溯至20世纪早期,历经抗战时期的文教西迁、新中国初期师范教育体系的重构、改革开放后教育事业的恢复振兴,以及新世纪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化的飞速发展。学校扎根川北地区,始终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己任,通过数次重要的资源整合与升格转型,逐步从一所中等师范学校成长为区域性幼儿师范高等专科院校。它的成长轨迹,不仅印证了我国师范教育由旧式“传习所”向现代化、体系化高职院校演进的历史逻辑,也凸显了在社会经济变革与教育政策导向的双重驱动下,偏远地区为打破师资匮乏困境所付出的不懈努力与取得的显著成就。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四川省东北部素有“川北门户”之称的广元市,是一所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专科层次学前教育师资为主,同时涵盖小学教育、艺术教育、健康服务与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师范类院校。该校的历史渊源深厚,其发展脉络紧密交织于中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演进历程以及川北地区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中。

要追溯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建校根源,需将目光投向20世纪上半叶。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教育救国思潮涌动,普及基础教育、启迪民智被视为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1902年《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和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各级师范学堂开始在各地兴办。川北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山峦叠嶂,交通不便,经济文化相对滞后,基础教育师资极为匮乏。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一些旨在培养小学教员的地方性师范讲习所、简易师范班开始在广元及周边县区零星出现,它们规模虽小,却播下了当地师范教育的星星之火,为后来学校的整合与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东部沿海及中原大片国土沦陷,大量高校、文化机构及知识分子内迁西南,形成了中国教育史上一次罕见的“文教西迁”浪潮。四川作为大后方的重要基地,接纳了众多流亡师生和教育资源。这股浪潮虽然直接冲击成都、重庆等大城市更为明显,但其产生的辐射效应也一定程度上惠及川北地区,促进了当地文化教育意识的觉醒和对师资培训的迫切性的认识。尽管战火纷飞,民生维艰,但巩固后方、坚持办学、培养建国人才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这一时期,本地原有的师范教育火种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存续,其坚韧不拔的办学精神也成为学校宝贵的历史遗产。

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教育事业全新的篇章。国家高度重视基础教育,并将师范教育视为“教育工作的母机”,予以优先发展。1950年代,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和教育资源整合,旨在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教育体系。在此方针指导下,川北地区的师范教育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的整合与规范化发展。原有的分散、小规模的师范培训资源被有计划地合并、重组,建立了更具规模和正规化的师范学校。广元师范学校正是在这一历史潮流中逐步成形并发展壮大,成为当时川北地区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它为地方输送了大量急需的师资,为扫除文盲、普及小学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教育被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80年代,《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师资的质量和数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此同时呢,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社会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深化,学前教育(当时多称幼儿教育)开始受到空前关注,专门化的幼师培养成为紧迫任务。原有的中等师范教育体系已难以完全满足新时代对教师学历层次和专业能力的新要求,师范教育的升级转型势在必行。这一时期,广元师范学校在继续办好普师教育的同时,也开始积极探索和加强幼师专业的建设,为未来的转型积蓄力量。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并大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传统的三级师范教育体系(中师、师专、师大)向二级师范教育体系(师专、师大)过渡,许多办学条件好、质量高的中等师范学校纷纷通过合并、升格等方式转型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并入综合性院校。

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依托于拥有数十年办学积淀的广元师范学校,整合区域内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升格建立一所专门培养专科层次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不仅顺应了国家师范教育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趋势,更是响应了川北地区乃至四川省对高素质、专业化幼教人才的急切呼唤。经过精心筹备与申报,学校成功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自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以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步入了发展的新纪元。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的重大机遇,明确了“立足川北、服务四川、辐射西部”的办学定位,坚持以学前教育为核心和特色,同时拓展相关专业领域。

学科专业体系建设

学校构建了以幼儿师范教育为主干,艺术教育、小学教育、健康管理与服务为协同的专业群体系。

  •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龙头专业,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保教能力的全面培养。
  • 相继开设了早期教育、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体育教育、舞蹈教育等专业,丰富了艺术素养的培养途径。
  • 适应社会需求,拓展了小学教育、语文教育、英语教育等专业,为基础教育输送更多师资。
  • 关注儿童全面发展,设置了健康管理、心理咨询、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延伸了服务链。

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和“双师”素质。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显著提高,许多教师兼具高校教师资格和行业执业资格或实践经验。学校积极探索“校园合作”、“学岗互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众多省级示范幼儿园、优质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实习实训基地关系,确保学生能够获得一线教学经验和实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以其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基础设施与校园文化

新校区建设日臻完善,教学楼、实训楼、艺术楼、图书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先进齐全。特别是建有模拟幼儿园教室、感觉统合训练室、蒙台梭利教室、微格教学实验室、钢琴房、舞蹈练功房等大量专业化实训场所,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学校校园文化氛围浓厚,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通过举办艺术节、技能大赛、名师讲座、社团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情怀。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学校积极履行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中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务,成为川北地区重要的教师职后培训基地。
于此同时呢,依托专业优势,开展早期教育指导、社区教育服务、教育帮扶等活动,辐射带动区域基础教育发展。在对外交流方面,学校积极探索与国内外高校、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宽师生视野,吸收先进教育理念。

回顾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发展历程,从其前身师范讲习所的草创维艰,到中等师范学校的稳步建设,再到升格为高等专科学校的跨越发展,每一段历史都深深烙刻着时代变迁的印记。它的诞生与成长,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努力普及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的生动体现;是国家及四川省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师范教育布局的战略成果;更是几代教育工作者在川北这片土地上呕心沥血、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奋斗史诗。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师范教育的初心,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促进西部地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优质发展,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090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94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