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上海大学的校徽是什么,有何来历(上海大学校徽来历)

综合评述上海大学的校徽,是这所承载着上海城市之名、融汇了深厚历史底蕴与现代精神的高等学府的核心视觉标识。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图案符号,更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历史传承与文化气质的凝练表达。上海大学的校徽主体由汉字“上海大学”及其拼音、建校年份“1922”以及一个极具特色的圆形核心图案构成。这个核心图案,远观似一枚充满文化古韵的印章,近察则是由一只指向东方的灵动白鸽和一道象征海上曙光的彩色射线巧妙组合而成,其设计灵感源自于上海市花——白玉兰。校徽的整体色彩以深蓝色为主调,寓意着知识的深邃与海洋的包容,同时辅以白玉兰的洁白与曙光的绚丽。它的来历与上海大学曲折而光辉的校史紧密相连,特别是与20世纪20年代的“老上海大学”和20世纪80年代“新上海大学”的建立与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这枚校徽,既是对首任校长于右任等先贤办学精神的致敬,也体现了在新时期上海这座城市锐意进取、面向世界的开放姿态。它无声地述说着“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精神,是激励一代代上大人砥砺前行的重要精神图腾。上海大学校徽的详细阐述
一、 视觉构成解析:方寸之间的深邃意涵

上海大学校徽的整体设计严谨而富有创意,每一个元素都经过精心考量,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对其进行细致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


1.核心图形:白玉兰、白鸽与海上曙光

校徽最引人注目的部分,无疑是位于中心的圆形标志。这个图形巧妙地实现了多重意象的融合:

  • 上海市花白玉兰的意象:图形整体轮廓饱满,花瓣的形态被抽象化处理,其灵感直接来源于上海市花——白玉兰。白玉兰在上海春季顶寒怒放,花朵大而洁白,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奋发向上的精神。将市花融入校徽,清晰地表明了上海大学与所在城市血脉相连、休戚与共的关系,寓意大学要像白玉兰一样,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先锋与骄傲。
  • 展翅白鸽的意象:仔细观察,图形的右半部分形似一只昂首展翅、正向东方飞翔的鸽子。鸽子是和平、友谊与希望的通用象征。在此处,白鸽寓意着上海大学追求和平发展的崇高理想,以及作为知识传播的使者,翱翔于学术的天空,将文明与智慧播撒向远方。鸽子朝向东方,也隐喻着迎接晨曦、面向未来的积极姿态。
  • 海上曙光的意象:与白鸽意象相伴随的,是数道从图形中心向外放射的彩色线条,它们如同清晨从海平面喷薄而出的万丈霞光。上海作为一座滨海国际大都市,“海上曙光”的意象极具地域特色和时代感。它象征着光明、生机与希望,寓意上海大学地处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承载着开启智慧、照亮未来、迎接新世纪曙光的使命。
  • 印章的整体感:整个圆形标志采用了类似中国传统印章的艺术形式。印章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信誉、承诺和责任。以印章形态呈现核心标志,体现了上海大学严谨治学、恪守学术诚信的庄严承诺,以及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色彩体系:蓝、白、彩的和谐奏鸣

校徽的色彩选择同样寓意深刻:

  • 主色调深蓝:校徽以深蓝色(海蓝色)为基调,广泛应用于外圈文字和背景。蓝色是海洋与天空的颜色,象征着理性、深邃、宁静与包容。这寓意上海大学拥有如海洋般宽广的学术胸怀,致力于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理性精神,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包容心态的人才。
  • 核心色洁白:核心图形中的白鸽和花瓣部分采用白色。白色是白玉兰的本色,代表着纯洁、高雅与正直。这体现了大学作为象牙塔,对学术纯洁性的坚守,以及对师生品行高尚、人格正直的期望。
  • 点缀色多彩:象征曙光的射线采用了渐变的彩色,通常包括黄、橙、红等暖色调。彩色代表着活力、多元化与创造性。它暗示着上海大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学术共同体,鼓励学科交叉、思想碰撞,孕育创新成果,也预示着学子们在这里将拥有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光明的未来。


3.文字与数字元素:身份的锚定与历史的追溯

  • 中英文校名:校徽的外圈上方是中文书法体“上海大学”四个字,下方是对应的英文大写拼音“SHANGHAI UNIVERSITY”。中英文并存的设计,既彰显了民族身份与文化自信,也体现了上海大学国际化、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
  • 建校年份“1922”:在校徽底部,清晰标注着“1922”这个数字。这是上海大学历史溯源的重要标志,它指向的是20世纪20年代成立的“老上海大学”,强调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传承和红色基因,将新旧上海大学的历史脉络紧密连接在一起。

二、 历史渊源探析:跨越世纪的薪火相传

上海大学校徽的深刻内涵,离不开其曲折而光辉的校史背景。理解校徽,必须将其置于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


1.老上海大学(1922-1927)的红色基因

1922年,国共合作背景下,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推动下,一所名为“上海大学”的新型学校在上海青云路诞生。这所大学虽然存续时间不长,但却在中国革命史和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的上海大学汇聚了瞿秋白、邓中夏、恽代英、蔡和森、张太雷等一大批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学者,被誉为“五四运动有北大,大革命时期有上大”、“文有上大,武有黄埔”。

首任校长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他虽然在校时间不长,但其“养成建国人才,促进文化事业”的办学宗旨奠定了学校的基调。实际校务主要由共产党人主持,学校以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为主要任务,成为了当时东南地区的革命摇篮。老上海大学的精神气质是自强不息追求真理忧国忧民勇于担当。这段光辉的红色历史,是新上海大学宝贵的精神财富。校徽上标注“1922”,正是对这段历史的深切缅怀和崇高致敬,意在提醒后人不忘来时路,继承和发扬老上大的革命传统和爱国精神。


2.新上海大学的组建与重生

改革开放后,为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83年决定复办上海大学。1994年5月,新的上海大学由原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原上海大学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四所院校强势合并组建而成。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伟长教授出任首任校长,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

新上海大学的成立,是上海高等教育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标志着学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它承载着服务上海、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使命。在这一背景下,设计一枚能够体现新时代精神、融合历史传承与未来展望的新校徽,就显得尤为重要。


3.校徽的设计与确立过程

新上海大学成立后,校徽的设计被提上议事日程。设计工作充分考虑了学校的多重身份:既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大学”的继承者,又是改革开放后组建的“新大学”的开拓者;既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校,又立志成为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设计团队从上海的城市意象和学校的历史底蕴中汲取灵感。最终定稿的校徽方案,成功地将白玉兰(上海)、白鸽(和平、飞翔)、海上曙光(希望、东方)、印章(信誉、传统)等元素完美结合,并采用了兼具稳重与活力的色彩搭配。校徽于1994年新上海大学成立时正式公布使用,并迅速成为全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广泛认同的精神标识。这一设计,既巧妙地衔接了1922年的历史原点,又充满自信地展现了一所现代化大学面向21世纪的勃勃雄心。


三、 象征意义与精神内核:超越图案的深层价值

上海大学校徽超越其视觉形式,凝聚了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其精神内核的具象化表达。


1.“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无论是老上海大学在白色恐怖下坚持办学、传播革命火种的艰难岁月,还是新上海大学在合并组建后克服困难、锐意改革的创业历程,“自强不息”始终是贯穿上大历史的精神主线。校徽中昂首东飞的白鸽、冲破黑暗的曙光,正是这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精神的生动写照。它激励着每一位上大人,无论在学术探索还是个人成长中,都要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情怀

这句源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言,被定为上海大学的校训,其精神也深深烙印在校徽之中。老上大师生心系民族存亡、为国家命运而奋斗的牺牲精神,与新上大强调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责任意识一脉相承。校徽所蕴含的“面向东方”、“迎接曙光”的意象,不仅是对未来的展望,更内含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担当情怀。它告诫学子,求学不仅是为了个人发展,更要立志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3.开放包容与国际化视野

校徽的蓝色背景象征着海洋般的包容,中英文校名的并列显示了国际化的姿态。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改革开放的窗口,其城市性格就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上海大学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继承了这种开放基因。校徽寓意着学校要立足上海、联通世界,广泛吸纳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和学术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4.锐意创新与青春活力

彩色的曙光射线和充满动感的白鸽造型,传递出强烈的创新意识与青春活力。大学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和青年才俊汇聚之地。校徽鼓励师生勇于探索、敢为人先,在科研和学习中不断突破边界。它象征着上海大学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创造力的学术沃土,致力于通过创新驱动来推动学术进步和社会發展。


四、 实际应用与文化影响:无处不在的身份象征

校徽作为上海大学的法定标识,广泛应用于学校视觉形象系统的各个方面,深入到了校园文化的每一个角落。


1.在校园环境与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 建筑物与空间:校徽被庄严地悬挂在学校主门、行政楼、图书馆等重要建筑的正门上方,成为校园空间的核心视觉焦点。
  • 导视系统:在路牌、楼宇标识、部门铭牌上,校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起到指引和确认身份的作用。
  • 官方文件与出版物:学校的信笺、公文、学术期刊、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宣传画册等,均以校徽作为权威的标识。


2.在品牌塑造与宣传活动中的作用

  • 视觉形象核心:校徽是上海大学品牌形象最核心的资产,所有对外的宣传品、招生广告、网站、社交媒体头像等,都围绕校徽展开,确保形象的统一性和辨识度。
  • 重大活动场合: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学术会议等重大活动中,校徽被突出展示,营造庄重、荣耀的仪式感。
  • 礼品与纪念品:印有校徽的纪念章、文化衫、文具、礼品等,是凝聚校友感情、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


3.对师生与校友的凝聚力

校徽是上海大学人共同的身份印记。对于在校师生,它代表着归属感和荣誉感;对于遍布全球的校友,校徽是连接他们与母校的情感纽带。看到校徽,就会唤起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回忆,激发起作为“上大人”的自豪感。它是一种无声的精神号召,凝聚着全体上大人的力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的校徽是一件融合了艺术美感、历史深度与哲学思考的精心之作。它方寸之间,包罗万象,既追溯了风云激荡的红色过往,也彰显了海纳百川的城市气度,更昭示着光明璀璨的未来蓝图。它不仅是学校的标识,更是一本打开的教科书,一部浓缩的校史,一种精神的象征,时时刻刻启迪和激励着所有上海大学的成员在求知、育人、服务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4155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84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