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校训是什么,有何历史(延安大学校训历史)

综合评述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校训是“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这八个字,言简意赅,底蕴深厚,不仅是对学院办学理念的高度凝练,更是对全体师生行为准则与价值追求的明确指引。其历史渊源与延安大学这所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密不可分,深深植根于延安精神肥沃的土壤之中。“立身为公”承袭了延安时期革命青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要求学子树立远大志向,以公共利益为依归,培养正直、奉献的品格。而“学以致用”则体现了鲜明的实践导向,反对空谈理论,倡导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实际,解决现实问题,这与现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度契合。校训将崇高的价值引领与务实的实践要求相结合,既延续了母体学校延安大学的红色基因与光荣传统,又凸显了作为独立学院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鲜明特色。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时刻提醒着创新学院的师生,既要仰望星空,胸怀“公”心,又要脚踏实地,注重“用”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积极服务于社会与国家的发展。
因此,深入探究其内涵与历史,对于理解学院的育人理念和文化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立身为公:崇高价值追求的承继与阐发

“立身为公”是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校训的灵魂所在,是其精神高度的集中体现。这四个字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和特定的时代精神背景。

“立身为公”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特别是“天下为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公”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儒家思想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逻辑起点是个人修养,最终归宿则是服务于国家与天下,这本身就蕴含着强烈的公共关怀和奉献精神。“立身”即是修身,是奠定个人事业与人格的基石。将“立身”与“为公”紧密结合,意味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不能脱离集体和社会的需要,个人的价值实现必须以贡献社会、服务公众为目标。这种价值取向,超越了狭隘的个人主义,引导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利他精神。

更为直接和深刻的影响,来源于其母体学校——延安大学的红色基因与延安精神。延安大学诞生于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和各类人才而亲手创办的高等学府。在延安那片热土上,“为人民服务”是根本宗旨,“公而忘私”是普遍风尚。当时的延安大学师生,一切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围绕着民族解放和人民革命的伟大事业展开。这种特殊的办学经历,塑造了延安大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为人民服务”的宝贵精神传统。“立身为公”正是这种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凝练表达。它要求学院的师生:

  • 胸怀大局: 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认识到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
  • 坚守正道: 在道德修养上严格要求自己,培养正直、诚信、廉洁的品格,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 乐于奉献: 强调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不仅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更要在日常生活中热心公益,关爱他人。

对于一所位于西安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独立学院而言,“立身为公”的校训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背景下,它如同一座灯塔,指引学生抵御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侵蚀,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人生的方向。它告诫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一份职业,更是为了提升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

学以致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精准定位

“学以致用”是校训的另一个核心维度,它聚焦于方法论和实践层面,明确了学院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目标。这四个字体现了鲜明的务实风格和实践导向,是学院作为教学应用型大学定位的集中彰显。

“学以致用”的思想同样源远流长。中国古代先贤就强调“知行合一”,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于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这样一所诞生于新世纪、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独立学院而言,“学以致用”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它直接回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类型的迫切需求,即需要大量能够将理论知识迅速转化为实践能力,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实际问题的劳动者和创新者。

“学以致用”的校训对学院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 在教学目标上: 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的操作性。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必须紧密对接行业产业需求,与社会发展同步甚至适度超前。
  • 在教学方法上: 倡导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实习实训等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中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 在评价体系上: 不仅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看重其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实践成果。

对于学生而言,“学以致用”意味着学习观念的转变:

  • 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 学习不再仅仅是记忆书本知识,而是要带着问题去学,思考知识如何应用于实际。
  • 从理论积累到能力转化: 注重将学到的概念、原理转化为具体的技能、方案或产品,实现从“知”到“行”的飞跃。
  • 从校园学习到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学科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深化所学,缩短从校园到职场的适应期。

“学以致用”与“立身为公”相辅相成。前者解决了“如何成才”的问题,后者回答了“为何成才”的问题。一个具备扎实应用能力的人,只有胸怀“公”心,其才能才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而一个志向为公的人,也必须掌握“致用”的本领,才能将理想变为现实。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逻辑链。

校训的历史脉络与时代演进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校训并非一蹴而就,其确立和内涵的丰富,伴随着学院自身的创立与发展历程,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征。

学院成立于新世纪之初的2004年。这一时期,中国高等教育经历了大规模扩招后,正进入内涵式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新阶段。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探索体制机制创新、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延安大学的独立学院,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天然地携带着母体学校的文化基因。如何既传承延安大学的红色血脉和优良办学传统,又立足于西安的区域优势,办出独立学院的应用型特色,成为学院初创者必须思考的核心问题。校训的提炼和确立,正是对这一核心问题的文化应答和精神奠基。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这八个字,精准地把握了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一方面,“立身为公”旗帜鲜明地宣告了学院与延安大学的精神联系,将延安精神的核心要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育人的根本指针,确保了办学方向的正确性和价值观的崇高性。这使学院在众多独立学院中拥有了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学以致用”则充分体现了学院作为一所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对时代需求的敏锐洞察和主动适应。它明确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人才,这与国家推动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战略导向高度一致,也符合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的实际要求。

在学院随后的发展岁月里,校训的内涵不断得到深化和拓展。学院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渠道,反复宣讲和阐释校训精神,使其深入人心。它被镌刻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写入学生手册,融入课程思政,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价值公约数。校训不仅是一种静态的文本存在,更是一种动态的文化实践,指引着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培养、校园环境营造等方方面面。
例如,学院强调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实训基地,鼓励产学研合作,这些都是“学以致用”理念的具体体现;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则是“立身为公”精神的生动诠释。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使得“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的校训更具时代价值。“立身为公”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契合,强调了“德”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地位;“学以致用”则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相呼应,突出了“劳”与“能”的重要性。校训完美地融入了新时代的教育方针,继续为学院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精神动力。

校训的深层文化意蕴与育人功能

“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的校训,超越了简单的口号式训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哲学意蕴,并在学院的育人过程中发挥着全方位、深层次的功能。

从文化哲学层面看,校训体现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统一。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区分了这两种理性:价值理性关注行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信念和理想;工具理性则关注达到特定目标所采用的手段和效率。“立身为公”侧重于价值理性,它回答了“为何学习、为何工作”的终极性问题,为人生提供了意义支撑和道德导航,防止人在追求效率和技术的过程中迷失方向,沦为纯粹的“工具人”。而“学以致用”则侧重于工具理性,它提供了实现“为公”理想的有效方法和路径,强调能力的培养和问题的解决,确保理想能够落地生根。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一个健全的、完整的人格与教育观。

在校内,校训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导向功能: 为学院办学和师生发展指明了方向。它明确了学院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应用型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注重实践、服务社会)。
  • 规范功能: 作为一种软性的行为规范,校训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它提醒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心教学,服务学生;督促学生要勤奋学习,注重实践,锤炼品格,关心社会。
  • 凝聚功能: 校训是学院共同价值观的体现,能够增强师生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强大的内部凝聚力,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 激励功能: “立身为公”的崇高性激励师生追求卓越,超越小我;“学以致用”的务实性激励师生脚踏实地,追求实效。这种结合产生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 标识功能: 校训是学院校园文化最核心的载体,是学院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精神名片。它向社会展示了学院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

对于每一位踏入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学子而言,校训是他们大学时光乃至一生的重要精神财富。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他们不仅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的氛围熏陶下,逐渐塑造着自己的品格、视野和能力。当他们毕业离校,步入社会,这八个字将继续作为他们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座右铭,影响着他们的职业选择和人生轨迹。无论是投身基层服务,还是在技术领域深耕,抑或是自主创业,校训精神都将赋予他们独特的底气和力量。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的校训“立身为公 学以致用”,是其办学灵魂的集中体现。它根植于延安大学的红色传统,回应了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呼唤,融合了价值引领与实践要求,在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这八字校训,如同血液流淌在学院的肌体之中,塑造着其独特的气质,激励着一代代学子成长为有益于社会、有用于国家的栋梁之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6264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63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