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普通高校

南京工业大学校训是什么,详细阐述(南工大校训释义)

综合评述南京工业大学,作为一所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具有深厚办学底蕴的省属重点高校,其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不仅是镌刻于校园醒目处的八个大字,更是贯穿学校百年发展历程的精神灵魂与价值核心。这八字校训,言简意赅,意蕴深远,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与现代大学精神及工程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它系统地构建了一个从内在品德修养到外在知识积累,再到意志品质锤炼,最终落脚于社会实践的完整育人体系。“明德”是基石,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师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厚学”是路径,倡导博学慎思、探求真理的学术风尚;“沉毅”是品格,培育坚韧不拔、从容不迫的心理素质;而“笃行”则是归宿,崇尚知行合
一、服务社会的实干精神。这四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塑造了南京工业大学师生独特的精神风貌,也为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深入解读校训的内涵,对于理解南京工业大学的办学理念、历史传承与文化特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南京工业大学校训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这八个字构成了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学校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校训并非空洞的口号,而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指向。它既是对中国传统士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的现代诠释,也是对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人才培养规律的深刻把握。下面,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这八字校训进行详细阐述。


一、 “明德”:立身之本与价值基石

“明德”一词,源远流长,最早见于《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核心在于彰明、弘扬人内心光明的德性。对于南京工业大学而言,“明德”被置于校训之首,凸显了学校将德育置于人才培养的首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明德”指向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它要求师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人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校园生活中,这体现为诚信守约、尊师重道、友爱同学、乐于助人等基本道德规范。学校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明德”蕴含着科学精神与学术道德。在大学这一追求真理的殿堂,“明德”要求科研工作者和学子必须恪守学术规范,尊重知识产权,反对学术不端行为。它倡导的是一种严谨求实、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对于一所以工科见长的大学,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工程技术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任何疏忽或造假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因此,“明德”也是工程伦理教育的核心,要求未来的工程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职业操守和对社会、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明德”还意味着家国情怀与担当精神。南京工业大学承袭了我国近代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血脉,“明德”激励师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它教导学生不仅要“独善其身”,更要“兼济天下”,以所学知识服务社会、贡献国家,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二、 “厚学”:成才之路与学术追求

“厚学”,即学识渊博,根基深厚。它源于“厚积薄发”的古训,强调知识的广泛积累与深度钻研。在大学语境下,“厚学”是对师生在学术道路上提出的核心要求,是成才的必由之路。

“厚学”首先强调基础知识的广博。现代科学技术的的发展日益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单一的学科知识难以应对复杂的现实问题。
因此,南京工业大学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鼓励学生跨学科选课,拓宽知识视野,构建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这不仅包括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知识,也涵盖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培养出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创新型人才。

“厚学”更强调专业知识的精深。作为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学校要求师生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深耕不辍,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的动态。这需要通过刻苦的钻研、系统的训练和持续的探索来实现。学校提供的丰富图书资源、先进实验平台、高水平师资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均为实现“厚学”创造了优越条件。研究生教育尤其体现了对“厚学”的极致追求,鼓励学生在特定领域做出原创性贡献。

此外,“厚学”还意味着终身学习的理念。在知识更新速度飞快的今天,一次性学校教育远远不够。“厚学”倡导的是一种持续学习、不断进取的态度。它激励师生毕业走出校门后,仍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能力,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厚学”的具体实践路径包括:

  • 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设计兼具广度与深度的课程,强化基础理论教学。
  • 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举办高水平学术讲座、论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 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师生的国际视野,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文化成果。


三、 “沉毅”:意志品质与心理素颜

“沉毅”由“沉”与“毅”二字组成。“沉”意味着沉着、沉稳、静心;“毅”则指坚毅、刚毅、果敢。合在一起,“沉毅”描述的是一种面对挑战时从容镇定、目标坚定、百折不挠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品质。这对于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人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

“沉”要求的是内心的宁静与专注。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中,能够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是进行深度思考和创造性工作的前提。科学研究往往周期长、见效慢,需要研究者具备极大的耐心和定力。工程实践也常常面临复杂棘手的问题,需要冷静分析,周密筹划。南京工业大学将“沉”作为校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意在培养师生不浮夸、不急躁、脚踏实地、潜心向学的作风。

“毅”强调的则是意志的坚韧与执着。探索真理、攻克技术难关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必然会遇到无数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毅”的精神就是要求师生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不轻言放弃,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实验的一次次失败,还是项目推进中的重重障碍,都需要用“毅”力去克服。这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品质,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

“沉”与“毅”相辅相成。“沉”是“毅”的基础,心浮气躁则难以持久;而“毅”是“沉”的保障,没有坚定的目标,沉静也可能流于消极。南京工业大学历史上许多杰出的校友和教师,他们的成功故事无不闪耀着“沉毅”的光芒。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数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和奋斗,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正是“沉毅”校训精神的生动体现。


四、 “笃行”:实践导向与社会担当

“笃行”语出《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儒家所倡导的为学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环。“笃”意为忠实、专注、切实;“行”即行动、实践。“笃行”意指坚定不移地将所学所知付诸实践,强调知行合
一、学以致用。

对于南京工业大学这样一所应用特色鲜明的高校而言,“笃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工程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将科学原理和技术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服务于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笃行”是检验“明德、厚学、沉毅”成效的最终标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落脚点。

“笃行”首先体现在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实验、实习、实训体系,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参与企业实际项目等方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车间、深入社会,在真实的环境中锻炼成长。

“笃行”意味着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开展科学研究。学校的科研工作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致力于解决行业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教授们的实验室成果,最终要能应用到生产一线,创造出实际价值,这才是“笃行”的真正体现。

“笃行”倡导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学校鼓励师生利用专业知识参与社会服务,如科技下乡、社区科普、政策咨询等,将知识回馈社会,在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这不仅是“明德”的要求,也是“笃行”的具体行动。

“笃行”精神塑造了南京工业大学毕业生务实、能干、肯干的鲜明特质。他们在工作岗位上,不以空谈为能,而以解决实际问题见长,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这种强调实践、注重实效的作风,正是“笃行”校训长期熏陶的结果。


五、 校训的整体性与现实意义

“明德、厚学、沉毅、笃行”这四个方面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 “明德”是方向,确保“厚学”和“笃行”不偏离正确的价值轨道。
  • “厚学”是基础,为“笃行”提供知识储备,也为“明德”和“沉毅”提供智慧支撑。
  • “沉毅”是保障,为“厚学”和“笃行”的过程注入持久的动力和韧性。
  • “笃行”是目标与检验,是德、学、毅的最终体现和实践升华。

它们共同构成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培养的理想模型:一个有高尚道德、有扎实学识、有坚强意志、有实干能力的人。

在新时代背景下,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更显其时代价值。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国家对高层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校训所倡导的价值观,正是应对时代挑战、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它激励着南工学子不仅要在学术上追求卓越,更要在人格上不断完善,意志上不断磨砺,行动上勇于担当,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南京工业大学的校训“明德、厚学、沉毅、笃行”是一个内涵丰富、结构严谨、意义深远的理念体系。它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现代大学使命,着眼于未来人才培养,是南京工业大学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它如同一位无声的导师,时刻指引着每一位南工人的言行举止,塑造着学校的校风学风,并源源不断地为学校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理解和践行这一校训,对于每一位南工师生而言,都是一门永恒的必修课。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gaoxiao/59327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029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