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计算机学校

学校计算机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室管理规范)

学校计算机室管理制度

学校计算机室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科研活动及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其管理制度的完善性与执行效果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科学合理的计算机室管理规范不仅能保障设备安全运行,还能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公共责任意识。当前,许多学校计算机室面临设备维护不及时、使用权限混乱、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亟需通过制度约束和技术手段加以规范。

一套全面的管理制度应涵盖设备管理使用登记安全操作卫生维护应急处理等多个维度,明确管理员职责与用户行为准则。同时,需结合学校实际需求,例如根据课程安排分配时段权限、针对特殊设备(如高性能计算机)制定专项规则等。此外,制度的落地需配套监督机制和定期培训,确保师生共同遵守,形成长效管理闭环。

一、计算机室管理总则

1. 管理目标:通过规范化管理,保障计算机室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服务于教学科研需求。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校内计算机室及公共机房,包括教学专用、开放自习及科研用机区域。

3. 责任主体

  • 学校信息中心负责统筹管理与技术维护;
  • 专职管理员落实日常巡检与登记;
  • 使用师生须遵守操作规范。

二、计算机室使用规范

2.1 预约与准入管理

  • 教学优先:课程时段由教务处统一分配,非教学时段开放预约;
  • 校外人员需经审批,由校内教师陪同进入;
  • 未满12周岁学生需在指导教师监护下使用。

2.2 设备操作要求

  • 禁止擅自拆卸硬件或连接外部存储设备;
  • 系统设置与软件安装需经管理员授权;
  • 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不得自行处理。

三、计算机室安全管理

3.1 网络安全

  • 严禁访问非法网站或下载违规内容;
  • 网络行为需符合《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
  • 定期更新防火墙与病毒库。

3.2 物理安全

  • 配备防火、防盗设施,钥匙由专人保管;
  • 禁止携带食物、饮料进入机房;
  • 每日关闭总电源并检查门窗。

四、设备维护与故障处理

4.1 日常维护

  • 每周清洁设备表面及散热孔;
  • 每月检查硬盘存储状态与系统日志;
  • 每学期对硬件进行全面检测。

4.2 故障报修流程

  • 使用者填写故障登记表;
  • 管理员初步排查并分类(软件/硬件问题);
  • 外包维修需留存服务记录。

五、卫生与环保要求

5.1 环境卫生

  • 每日课后清理键盘、鼠标及桌面;
  • 垃圾分类投放,废弃耗材单独回收;
  • 每周通风换气不少于3次。

5.2 节能管理

  • 短时离开需关闭显示器;
  • 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夏季);
  • 最后离开者负责断电检查。

六、监督与奖惩机制

6.1 监督检查

  • 管理员每日填写巡查台账;
  • 信息中心每月抽检设备与记录;
  • 违规行为纳入师生考核评价。

6.2 违规处理

  • 首次违规:口头警告并记录;
  • 屡次违规:暂停使用权限1-3个月;
  • 故意损坏设备:照价赔偿并通报批评。

七、附则与修订

1. 本制度由学校信息中心解释,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根据技术发展及教学需求,每两年修订一次;

3. 原有制度与本规范冲突时,以本文为准。

(全文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jisuanji/2733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57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