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尔炳作为昆明旅游学校校长,其治校理念与实践深刻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自2016年执掌该校以来,他主导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革新,构建起覆盖旅游全产业链的专业体系,使学校成为云南文旅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通过引入现代学徒制、共建产业学院等举措,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精准对接,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其倡导的"国际化视野+本土化实践"培养路径,推动学校与瑞士、泰国等国际院校建立合作,开发双语课程体系,为区域旅游产业输送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严尔炳带领下,学校先后获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点,其个人亦荣获"云南省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形成教育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的良性互动。
办学定位与核心数据对比
维度 | 严尔炳任期前(2016年前) | 严尔炳任期后(2017-2023) | 同业对比(云南旅游职教集团均值) |
---|---|---|---|
专业匹配产业需求率 | 65% | 92% | 81% |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 | 30% | 85% | 68% |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 | 78% | 94% | 89% |
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严尔炳构建"三级递进式"产教融合体系:
- 基础层:与石林景区、洲际酒店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服务礼仪》《景区运营》等12门工学结合课程
- 提升层:联合云南省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成立"滇派旅游产业学院",实现师资共享、设备共用、标准共研
- 创新层:引入瑞士洛桑酒店管理认证体系,开发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认证课程模块
项目 | 合作企业 | 年度投入(万元) | 覆盖专业数 |
---|---|---|---|
现代学徒制试点 | 昆明翠湖宾馆 | 320 | 6 |
产业学院建设 | 云南文旅创投 | 850 | 9 |
国际认证中心 | 瑞士洛桑教育集团 | 680 | 3 |
国际化办学成效
通过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形成特色发展模式:
- 引进来:承接泰国清迈大学、老挝国立大学等境外合作项目,开发《澜沧江-湄公河旅游经济带》等特色课程
- 走出去:与柬埔寨金边酒店管理学院共建"中文+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输出教学标准12项
- 标准化:主持编制《跨境旅游服务规范》等3项区域性行业标准
年份 | 留学生人数 | 国际合作项目 | 双语课程占比 |
---|---|---|---|
2017 | 42 | 3个 | 15% |
2023 | 215 | 12个 | 47% |
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严尔炳推动建立"四位一体"社会服务体系:
- 技术技能培训:年均开展导游资格、茶艺师等认证培训超8000人次
- 智库建设:组建云南旅游职业教育研究院,发布年度《滇中旅游人才发展报告》
- 文化传承:开发彝族刺绣、傣味烹饪等非遗技艺课程,培养传承人126名
- 扶贫协作:在怒江、昭通等地建立乡村振兴教学点,培训基层从业者3200人
服务项目 | 年度规模 | 社会效益 | 政府购买金额(万元) |
---|---|---|---|
导游资格考试培训 | 3200人次 | 持证率提升28% | 460 |
非遗技艺传承 | 126人 | 带动就业260人 | 280 |
乡村振兴培训 | 3200人 | 帮扶12个贫困村 | 730 |
通过系统性改革创新,严尔炳带领昆明旅游学校实现从传统职业学校向现代文旅人才培养高地的跨越式发展。其构建的"政校行企"四方联动机制,特别是在专业群对接产业链、教学过程融入生产流程、国际化标准本土化改造等方面的实践,为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随着《"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纵深推进,学校正朝着建设国家级旅游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lvyou/20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