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飞行航空

贵阳航空工业技师学校(乌当区)铸就未来航空人才,助力贵州腾飞!

贵阳航空工业技师学校(乌当区)作为贵州省唯一以航空装备制造为特色的技工院校,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航空产业人才培育,构建了“校企联动、工学一体”的育人体系。学校依托贵州航空工业集团资源优势,深度整合产业链资源,形成覆盖飞行器制造、航空机电装备维修、无人机应用等核心领域的专业集群,累计为行业输送超万名技术技能人才。其“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模式精准对接区域航空产业需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成为西南地区航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基地。

贵	阳航空工业技师学校(乌当区)铸就未来航空人才,助力贵州腾飞!

在政策端,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技能强国”战略,联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贵州省工信厅共建“航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打造集教学、研发、生产于一体的实体化平台。通过引入企业真实生产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参与航空零部件加工、飞机装配等实战环节,实现技能水平与产业标准的高度契合。数据显示,学校近三年技术成果转化率达17%,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超千万元,形成“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反哺”的良性循环。

产教融合实践路径

学校构建“三层递进式”产教融合体系:基础层联合企业开发课程标准,中层共建实训中心,顶层搭建技术创新联盟。目前与中航贵飞、贵州詹阳动力等12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飞机铆装”“航空数控加工”等8个校内实训中心,设备总值达1.2亿元。

合作模式企业参与度人才培养成效
订单班企业提供岗位标准、参与课程设计年均输送300名定向生,岗位适配率95%
现代学徒制企业导师驻校授课,学生顶岗实习学徒留存率82%,平均起薪提高23%
技术攻关联盟校企联合申报专利,共研工艺改进年完成技改项目15项,创造效益400万元

教学体系创新亮点

学校首创“三阶能力进阶”培养模型:第1-2学期夯实机械制图、航空材料等通用技能;第3-4学期通过企业项目实训掌握专项技术;第5-6学期进入企业跟岗并完成毕业设计。课程设置中,实践课时占比达65%,引入ARJ21客机组装、C919大部件加工等真实案例教学。

培养阶段核心能力目标考核方式
基础技能期识图绘图、精密测量CAD建模竞赛+理论测试
专项技术期数控编程、复合材料成型企业导师评分+作品展示
综合应用期飞机总装调试、质量检测行业标准认证+企业验收

区域经济赋能效应

学校深度参与贵州“航空+”产业布局,针对安顺航空产业园、遵义无人机基地等区域产业集群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例如新增“航空物流管理”“机场运维”专业,填补省内相关领域人才空白。据统计,该校毕业生在黔就业比例从2018年的67%提升至2023年的89%,带动周边形成航空技能人才“蓄水池”。

年份毕业生在黔就业率对口产业覆盖率
201867%航空制造业78%
202182%航空服务业25%
202389%通航产业17%

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赴企业实践不少于40天,同时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6%,其中高级技师职称35人,持有民航局颁发的机型培训资质证书者28人。

技术技能创新成果

学校牵头组建贵州省航空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发“飞机钣金成形”“航空导管数字化装配”等5项行业培训标准。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技能竞赛奖项9项,其中“飞机发动机拆装调试”项目包揽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两名。校企联合研发的“航空零件智能检测系统”已应用于贵飞生产线,检测效率提升40%。

面向未来,学校计划投资2.3亿元建设“航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园区”,重点突破复合材料构件3D打印、民航维修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通过构建“学历证书+X技能等级”互通机制,力争到2025年实现飞机装配、航空机电维修等核心专业群全覆盖,为贵州打造千亿级航空产业集群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feixing/132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