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安徽特殊中专学校(安徽省特教中专学校)

安徽特殊中专学校(安徽省特教中专学校)是安徽省唯一一所面向视障、听障、智障等特殊学生群体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公办全日制普通中专学校。学校始建于1987年,前身为安徽省聋哑学校,2012年经省政府批准升格为中专学校,并正式更名为现名。作为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单位,学校以“残健融合、技能立身”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康复教育、职业技能培训、文化素养提升的多元化教育体系。目前开设中医康复保健、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制作等12个适配残疾学生特点的专业,形成“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支持”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学校现有教职工185人,其中专任教师132人,具备特殊教育资质教师占比达83%,高级职称教师42人。校园占地面积8.6万平方米,建有盲文图书馆、无障碍实训车间、智能助听系统等特色设施。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累计为社会输送逾4000名技术型人才,成为长三角地区残疾人职业教育标杆院校。

办学特色与核心优势

  • 首创“分段式”培养体系:将基础教育、专业技能、岗位实训分为三阶段,适配不同残疾类型学习节奏
  • 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普通教育教师与特教专家联合授课,配备手语翻译、盲文辅导等专业支持团队
  • 深化产教融合:与奇瑞集团、科大讯飞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发适残岗位模拟操作系统
  • 推行终身服务体系: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提供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继续教育等延伸服务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对比

专业类别适配残疾类型核心课程合作企业平均就业率
中医康复保健视障/肢残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康复评定技术安徽省中医院、同仁堂药业96.5%
计算机应用听障/轻度智障网页设计、编程语言、办公自动化科大讯飞、华为终端91.2%
服装设计与制作肢残/多重残疾立体裁剪、工业制版、电商运营海澜之家、申洲针织88.7%

师资结构与教学资源配置

类别人数占比特殊教育资质企业实践经历
专任教师13271.4%112人(84.8%)68人(51.5%)
兼职教师5328.6%32人(60.4%)45人(84.9%)
教辅人员4524.3%//

教学成果与社会效益对比

td>
指标2018-20202021-2023全省特教中职均值
毕业生就业率89.7%93.2%78.5%
技能证书获取率76.3%89.1%64.2%
校企合作项目数23项41项15项
继续教育比例32.1%47.8%21.3%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创新开发“情境化+模块化”课程体系,针对不同残疾类型设计差异化实训方案。例如中医康复专业配备触觉感知训练仪,计算机专业改造触控操作界面,服装专业引入智能缝纫设备。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职业技能奖项27项,省级奖项145项,特别是在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中连续三届斩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学校构建的“三维评价”体系有效保障教学质量: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习态度,通过表现性评价检验技能掌握,通过发展性评价规划职业路径。针对重度残疾学生推行“送教上门+云端课堂”混合模式,累计服务居家学生300余人次。开发的《手语云翻译系统》《盲文电子书库》等数字化资源覆盖全省83%的特殊教育学校。

学生发展与社会支持网络

  • 就业支持:建立“一人一策”就业档案,联合人社部门开发客服专员、数据标注员等新型适残岗位,毕业生平均起薪达3800元/月
  • 升学通道:与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3+3”中高职衔接项目,年均输送120名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深造
  • 社会融合:组织“残健共融文化节”“开放日体验活动”等品牌项目,年均接待普通中小学研学实践5000人次
  • 政策保障:实施学费全免+生活补助政策,特困生可申请每年3000元助学基金,企业定向培养补贴最高达1.2万元/人

面向“十四五”发展,学校正着力建设长三角特殊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突破:一是开发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系统,实现学习行为实时分析;二是建设省级特殊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年计划培训500人次;三是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已与日本点字图书馆、韩国聋人协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通过持续创新,致力于打造“中国特教职教改革样板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53361.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