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教育其他

莱芜中专学校(莱芜中等专业学校)

莱芜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莱芜中专”)是山东省莱芜市一所具有深厚办学底蕴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始建于1984年,历经多次整合与发展,现已成为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资格认证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院校。学校以“立德树人、精技笃行”为校训,紧密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开设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等六大专业群,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鲜明特色。作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山东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莱芜中专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成绩等方面表现突出,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对口升学率稳定在70%以上,为地方产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占地面积2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拥有数控加工、智能控制、电子商务等现代化实训中心8个,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2个。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0%,形成了“名师引领、骨干支撑、青年储备”的梯队结构。通过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改革,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获取率达92%,在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中累计获奖120余项,彰显了办学实力与社会认可度。

学校基础概况对比分析

对比维度 莱芜中专 山东省平均水平 全国同类院校
占地面积(亩) 260 180 200
在校学生数(人) 5200 3500 4000
专业总数 28 22 25
校企合作企业数 56家 38家 45家

核心专业建设成效对比

专业名称 实训设备价值(万元) 技能证书通过率 对口就业率
数控技术应用 1200 94% 89%
计算机网络技术 800 91% 85%
新能源汽车维修 950 93% 92%

升学与就业质量深度对比

指标类型 莱芜中专2023届 山东省中职均值 全国中职均值
高职升学率 72% 65% 60%
就业起薪(元/月) 3800 3200 3000
岗位晋升周期(月) 18 24 26
雇主满意度 93% 85% 80%

在专业布局方面,莱芜中专聚焦莱芜区“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产业定位,动态调整专业结构。例如,针对泰钢集团等本地龙头企业需求,重点强化冶金机械加工、电气自动化等传统优势专业;同时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新兴专业,近三年专业迭代率达15%。通过引入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与西门子、京东等企业联合开发《工业机器人编程》《智慧物流运营》等12门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

产教融合实施路径

  • 订单培养机制:与山东重工、歌尔股份等企业开展“冠名班”,年培养规模超800人,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达60%
  • 实训基地共建:校企联合投资3000万元建设“智能工厂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项目占比提升至45%
  • 双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企业实践“五个一”工程(1个月顶岗、1个项目、1项专利、1门课程、1批学徒)

技能竞赛体系构建成效显著,形成“校赛-市赛-省赛-国赛”四级选拔机制。近三年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山东省赛金牌21枚。竞赛成果转化机制成熟,将赛项标准融入教学标准,开发《竞赛案例库》《技能难点解析》等教学资源,惠及在校生90%以上。

社会服务能力拓展

学校年均开展社会培训超1.2万人次,涵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退役士兵技能培训、企业职工提升等领域。其中,“电商直播人才速成班”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助力当地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增长300%。与莱芜区政府共建“社区学院”,开发老年智能设备使用、家政服务等课程包,服务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

数字化转型方面,建成“5G+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教学诊断、实训考勤、设备监控等场景智能化。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8套,其中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VR课程被纳入山东省精品数字资源库。疫情期间保障线上教学到课率98.7%,形成“云课堂+现场实训”混合教学模式。

当前,莱芜中专正着力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深化“职教高考”改革,与12所高职院校签订学分互认协议;二是建设“工匠学院”,计划三年内培育“齐鲁工匠后备人才”100名;三是拓展国际化合作,与德国菲斯曼集团共建中德诺浩汽车学院。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巩固其在区域职业教育中的标杆地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16592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