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马山民族职业技术学校)

马山县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马山职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承载着推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依托当地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构建了“民族文化+现代技能”的特色办学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专业布局、强化校企合作,逐步成为区域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为马山县及周边地区输送了大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学校现有在校生规模约3500人,开设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现代农业技术等12个专业,其中“壮绣技艺”“民族服饰设计”等特色专业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师资力量方面,拥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28%,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并与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合作机制。硬件设施上,建有汽车实训中心、电商直播基地等现代化实训场所,同时配套民族工艺实训室,实现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协同发展。

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基础薄弱、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等因素,马山职校在实训设备更新、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仍面临挑战。未来需进一步探索“民族特色+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路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数据

指标 数据 时间/范围
学校性质 公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
占地面积 120亩 截至2023年
在校生人数 3,520人 2023年秋季学期
教职工总数 215人 -
重点建设专业 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壮绣技艺 -

二、专业设置与产业匹配度分析

马山职校的专业布局紧密围绕马山县“农业+文旅+制造业”的产业体系展开。例如,针对当地黑山羊养殖、旱藕粉加工等农业主导产业,开设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电商专业;结合旅游业发展需求,设立民族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融入壮语导游、民俗活动策划等课程。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就业去向 2023年就业率
现代农业 农产品电商、畜牧养殖 本地农业企业、电商平台 92%
民族文化 壮绣技艺、民族服饰设计 文旅公司、非遗工坊 88%
工业技术 汽车维修、电子电器 南宁制造业企业 95%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质量对比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策略优化师资队伍,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职教培训,另一方面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以下是近三年师资结构变化:

年份 双师型教师占比 硕士以上学历教师占比 企业兼职教师人数
2021 58% 12% 35人
2022 63% 15% 42人
2023 65% 18% 50人

教学质量方面,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平均为89%,但与广西顶尖职校(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相比,在技能竞赛获奖数量、校企合作深度上仍有差距。例如,2023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马山职校获二等奖2项,而同期南宁职校斩获一等奖5项。

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

学校将民族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形成“非遗+专业”的特色模式。例如:

  • 课程开发:将壮绣技艺纳入服装设计专业课程,邀请非遗传承人授课。
  • 实训基地:与马山县壮绣协会共建实训工坊,承接旅游纪念品订单。
  • 活动载体:举办“壮族三月三”文化节,展示学生民族歌舞、手工艺作品。
项目 内容 成效
壮绣技艺传承 开设专项课程,年培训500人次 学生作品入选广西非遗展
民族歌舞社团 组建“壮乡韵”表演队,参与县级文化活动 获南宁市校园文化一等奖
民族建筑技艺 与木工专业结合,修复传统干栏建筑模型 被央视纪录片报道

五、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通过“引企入校”“入企办学”深化产教融合。例如,与南宁某汽车4S店共建实训车间,实现“前店后校”教学模式;与京东物流合作开展电商直播实训,学生直接参与本地农产品线上销售。

合作模式 合作企业 成果
订单班培养 广西某汽车制造企业 年输送毕业生120人
产学研项目 马山县农业农村局 开发乡村振兴教材3部
社会培训 县人社局、扶贫办 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

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的过程中仍存在痛点:一是县域企业技术岗位有限,部分专业学生需向外输送;二是培训资源分散,未能形成品牌效应。未来需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职教协作,拓宽就业渠道。

总体来看,马山职校通过差异化发展路径,在民族文化传承、产教融合等领域形成特色,但仍需突破资源瓶颈,提升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的能力。其经验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提供了“文化赋能+精准对接”的可参考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0171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31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