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竹溪职校”)是湖北省竹溪县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自1998年建校以来,始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形成了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特色的办学模式。学校立足竹溪县农业大县和制造业基础,重点开设现代农业、机械制造、信息技术等专业,与本地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学校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成为鄂西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标杆。

竹溪职校现有在校生规模达3200人,教职工210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5%,“双师型”教师占比60%。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有现代农业实训基地、智能制造车间等12个校内实训场所,并与县内12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专业设置上,学校紧密对接竹溪县“一主三优”产业布局(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生态文旅、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为优势产业),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形成“农业+工业+服务业”三位一体的专业体系。

然而,受限于县域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竹溪职校在高端设备投入、师资引进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例如,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设备更新率低于省级示范校平均水平,且校企合作企业多为中小型民营企业,岗位技术含量有限。此外,学校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较弱,尚未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技术服务平台。


一、学校发展历程与核心定位

竹溪职校前身为竹溪县农业技术学校,2008年经省教育厅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其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 初创期(1998-2010年):以农业技术培训为主,服务县域农村劳动力转移;
  • 扩张期(2011-2018年):新增机械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模式;
  • 提质期(2019年至今):入选“湖北省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启动“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
发展阶段 关键举措 成果指标
初创期(1998-2010) 开展农业技能培训、与乡镇联合办学 累计培训农民学员超1.2万人次
扩张期(2011-2018) 增设非农专业、引入企业实训设备 校企合作企业增至8家,设备总值突破3000万元
提质期(2019-) 建设省级骨干专业、推行1+X证书制度 省级示范专业达3个,毕业生“双证”获取率92%

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现开设14个专业,涵盖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旅游服务四大类。其中,现代农业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等3个专业被认定为“湖北省中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

专业类别 代表专业 合作企业 就业方向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技术、畜牧兽医 竹溪贡米产业园、楚秦茶业 农业技术员、农产品电商运营
装备制造 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 十堰佰硕机械、湖北神龙汽配 汽车零部件制造、设备维护
信息技术 计算机应用、物联网技术 竹溪县电商服务中心、秦巴数据科技 软件开发、网络运维

人才培养采用“三阶递进”模式:

  • 第一阶段(1-2学期):基础技能学习+企业认知实习;
  • 第二阶段(3-4学期):专项技能训练+跟岗实践;
  • 第三阶段(5-6学期):顶岗实习+职业技能鉴定。

三、师资队伍与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内培外引”构建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2人,其中:

师资类型 人数 占比 主要培养方式
高级职称教师 64 35% 企业挂职、省级培训项目
“双师型”教师 109 60% 技能认证、校企合作研发
企业兼职教师 45 25% 技术骨干驻校授课

教学资源方面,学校建有数字化教学平台,开发校本教材28部,其中《竹溪茶叶种植技术》《新能源汽车维护》等5部教材入选省级规划教材。校内实训基地年均使用频次超1.2万人次,但设备更新周期较长(平均5-7年),部分专业实训条件滞后于产业技术发展。


四、社会服务与产教融合成效

竹溪职校主动对接竹溪县“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

  • 技术培训: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等培训超5000人次;
  • 技术服务:参与“竹溪贡米”品种改良、电商直播助农等项目,年技术到款额超150万元;
  • 文化传承:开设“武当茶艺”“竹溪山二黄”等非遗课程,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
年份 毕业生就业率 本地就业占比 企业满意度
2020 93% 72% 88%
2021 96% 68% 90%
2022 95% 75% 92%

尽管成效显著,但横向对比发现,竹溪职校在科研产出、高技能人才培养等方面仍与发达地区职校存在差距。例如,2022年学校师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仅12项,低于全省中职校平均水平(15.6项/校)。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通过多年探索,逐步构建了“扎根县域、服务产业”的职业教育生态,但其发展仍需突破资源瓶颈与地域限制。未来需进一步强化政校行企协同机制,引入东部优质职教资源,提升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匹配度,方能实现从“县域职校”到“区域职教高地”的跨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0339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88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