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格尔木市职业学校)

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格尔木市职业学校)是青藏高原腹地重要的职业教育机构,依托格尔木市作为西藏、新疆、青海三省区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致力于培养适应高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核心模式,开设采矿技术、民族手工艺、新能源汽车维修等特色专业,深度对接盐湖化工、物流运输、新能源等区域支柱产业。近年来,学校通过建设实训基地、引入企业导师、推行“订单班”培养等举措,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2%以上,成为青海省职业教育改革的典型案例。然而,受限于地理环境与资源条件,学校在师资引进、实训设备更新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进一步探索高原特色职教发展路径。

学校概况与发展历程

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85年,前身为格尔木市劳动技工学校,2012年经教育部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占地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300余人,教职工187人。校区分为教学区、实训区和生活区三大功能板块,其中实训中心配备采矿模拟系统、光伏电站运维平台等高原特色实训设备,总价值超3000万元。

年份在校生人数专业数量校企合作单位
20151500人12个23家
20202100人18个41家
20232300人25个57家

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围绕“高原资源+生态环保+民族技艺”三大方向构建专业群。例如,针对柴达木盆地盐湖资源开发需求,开设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结合藏族文化传承,设立唐卡绘画与藏式雕刻专业;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新增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基础平台+专业模块+岗位实战”三级架构,实践课程占比达60%。

专业类别代表专业核心课程就业岗位
资源开发类盐湖化工技术卤水分析、钾肥生产技术盐湖企业技术员
民族文化类藏式建筑装饰传统彩绘、木雕技法古建筑修复师
新兴能源类光伏电站运维逆变器调试、组件检测光伏发电站值班员

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通过“校企双聘”机制优化师资结构,从青海盐湖工业集团、三峡新能源等企业聘请45名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专职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从2018年的32%提升至2023年的67%,其中14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教学资源方面,建有虚拟仿真实训室、民族工艺大师工作室等特色平台,数字资源库覆盖80%专业课程。

年份专任教师数高级职称比例双师型教师比例
2018120人28%32%
2021150人41%55%
2023187人45%67%

就业质量与校企合作

学校与青海丽豪半导体、格尔木藏格药业等本土企业建立“订单班”培养模式,近三年累计输送技术人才1200余名。2023年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78%,主要从事盐湖化工生产、物流运输管理、民族旅游服务等工作。薪资水平方面,实习期月均收入3500元,转正后可达5500-8000元,高于青海省职校生平均水平。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学校面临高原环境导致的师资流失(年均流失率12%)、实训设备维护成本高(年均维修费用占设备总值15%)等问题。对此,提出以下措施:一是联合东部职教集团开展师资轮岗培训;二是申报高原特有职业人才培养专项基金;三是建设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降低设备损耗。通过多维度改革,力争实现“留得住学生、引得进教师、接得住产业”的发展目标。

格尔木市职业技术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构建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区域职教协作,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提升服务高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西部职教改革提供“格尔木样本”。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1770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100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