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广西中医中专学校(广西中医药中专学校)

广西中医中专学校(广西中医药中专学校)综合评述

广西中医中专学校(广西中医药中专学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一所经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中医药类中等职业学校,隶属广西中医药大学管理。学校始建于1953年,历经70余年发展,已成为集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于一体的综合性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作为广西中医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校以“传承中医药文化,培育基层实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开设中医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等特色专业,形成“校院合作”“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现有在校生规模超8000人,年均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500余名,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为广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企业输送了大量技术骨干。

学校依托广西中医药大学的优质资源,构建了“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式培养体系,并与多家三甲医院、药企建立深度合作。近年来,通过增设中医护理、中药制药等新兴专业,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其办学实力在西南地区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然而,受限于中职学校的定位,其在科研投入、高端师资引进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未来需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深度,提升服务区域中医药产业升级的能力。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广西中医中专学校前身为1953年创建的南宁中医进修学校,1985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中专学校,2012年加挂“广西中医药中专学校”校牌。学校始终以服务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为核心,定位为“培养基础扎实、技能突出的基层中医药应用型人才”。

办学层次涵盖三年制中职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及短期职业培训,并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3+2”分段培养。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增设中医养生保健、中医药电子商务等专业方向,适应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有中医学、中药学、中医康复技术、护理、药剂等8个中职专业,其中中医学中药学为省级示范性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公共基础+专业核心+岗位技能”模块化设计,实践课程占比达60%。

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炮制技术》《经络腧穴学》《中医诊断学》等,并引入“1+X”证书制度(如中药调剂、中医康复理疗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学生就业竞争力。

专业名称核心课程技能证书对口就业方向
中医学中医诊断学、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内科学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备考)基层中医诊所、乡镇卫生院
中药学中药鉴定技术、中药制剂技术、药事管理中药调剂员、药物制剂工制药企业、药店
中医康复技术康复评定技术、中医传统康复技术、现代康复设备应用康复理疗师康复中心、养老机构

三、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

学校现有教职工240人,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78%,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占35%。通过“高校兼职教授+企业技术骨干”组合优化师资结构,并定期选派教师赴三甲医院临床实践。

教学资源方面,建有模拟药房、中医实训中心、中药标本馆等2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并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仁堂药业等机构共建校外实习点。数字化教学平台覆盖虚拟仿真实训系统,支持“云上中药鉴定”等特色课程。

师资类别人数占比代表教师成就
正高级职称2410%主持省级教改课题5项
副高级职称5824%出版行业教材12部
“双师型”教师18878%持有执业医师/药师资格

四、学生发展与就业质量

学校近三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6.5%,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5%以上。主要就业方向为基层医疗机构、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及健康服务行业。

升学渠道畅通,每年约有30%毕业生通过高职单招或对口高考升入广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校企合作项目覆盖太极集团、华润医药等知名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实现“入学即就业”。

年份毕业生总数就业率升学率对口就业领域
2021142096.2%28%基层医疗(65%)、药企(22%)
2022158097.1%31%医疗(68%)、康复机构(18%)
2023165096.8%32%医疗(70%)、健康产业(15%)

五、社会服务与行业贡献

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八桂中医药技能公益培训”,年培训基层医务人员、中药材种植户超5000人次。参与制定《广西中药调剂员职业技能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横向课题研究聚焦地方特色药材开发,如“壮瑶药资源利用”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疫情期间,组织师生参与中医药防控知识普及,制作《居家防疫中草药手册》等科普资料。

六、挑战与未来发展

当前面临中职招生规模缩减、专业同质化竞争加剧等问题。未来计划深化与东盟国家职业院校合作,探索“中医药+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扩建数字化煎药中心、智能养老实训室,对接健康产业新业态。

此外,拟推动中高职衔接课程互认,加强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融合,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潜力。

广西中医中专学校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与产教融合优势,在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其“立足广西、辐射东南亚”的发展战略,不仅为区域医疗卫生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更通过国际化合作拓宽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路径。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学校有望在中医药职业教育创新、民族医药传承等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2855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1720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