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育其他

拉萨市职业技术学校(拉萨职技学校)

拉萨市职业技术学校(简称拉萨职技学校)作为西藏自治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始终立足高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了以藏区特色产业为核心、多专业协同发展的办学体系。学校自建校以来,累计培养技能型人才超万名,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70%以上服务于西藏本地市场,成为支撑区域产业发展的技术骨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学校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共建实训基地12个,开发符合高原特点的课程体系,其“唐卡绘画”“牦牛养殖”“民族旅游”等特色专业已形成品牌效应。在基础设施方面,学校投入近3亿元建设实训中心、数字化教室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配备高原特有设备设施,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一、学校概况与核心优势

拉萨职技学校前身为1974年成立的拉萨市第一职业中学,2018年经教育部批复升格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现为西藏自治区重点建设的示范性职业院校。校园占地260亩,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设有7个二级学院,开设24个中职专业,覆盖文化旅游、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等领域。

学校的核心优势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地域适配性,80%的专业对接西藏支柱产业,如藏医药、高原农业等;二是民族文化传承,将唐卡、藏文书法等非遗技艺纳入课程体系;三是政企协同机制,与拉萨经开区、西藏文旅集团等共建人才培养联盟。

对比维度拉萨职技学校西部同类院校均值
本地就业率72%58%
民族特色专业占比35%12%
企业定制班比例40%25%

二、专业体系与产业对接分析

学校构建“3+3+X”专业集群,首个“3”指文化旅游、高原农业、信息技术三大主干专业群;第二个“3”为藏医药、民族手工艺、新能源三大特色方向;“X”为动态调整的微专业。例如,针对西藏文旅产业需求,开设导游服务、酒店管理、藏式烹饪等细分专业,与布达拉宫管理处、拉萨饭店等单位联合培养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推行“基础平台+专项模块”模式。一年级集中学习藏语、职业道德等通识课程;二年级按专业方向分流,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三年级通过顶岗实习完成技能强化。实训课程占比达60%,配备价值2000万元的高原特有实训设备,如牦牛胚胎移植实验室、高海拔光伏发电模拟系统等。

专业类别核心课程合作企业就业领域
民族手工艺唐卡绘制技法、矿物颜料制备西藏唐卡艺术协会文化创意产业
高原农业牦牛繁育技术、青稞种植加工拉萨农投公司现代农业企业
绿色能源光伏系统设计、高寒设备维护国家电投西藏分公司新能源行业

三、师资结构与教学模式创新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现有教职工18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65%,高级职称教师32人。通过“高校研修+企业实践”交替培养机制,每年选派40名教师赴东南沿海职校交流,并邀请行业专家驻校指导。

教学模式方面,推行“三段式工学交替”:

  • 1-2学期:校内理论与虚拟仿真训练
  • 3-4学期:企业跟岗实习+课程返岗教学
  • 5-6学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例如,旅游管理专业与西藏旅游股份公司合作,学生前两年完成理论学习,第三年进入景区轮岗实训,由企业导师评定实践成绩。

师资类型人数占比企业经历平均时长
理论型教师6836.6%2.1年
实践指导教师9249.5%5.8年
企业兼职导师2614.0%-

四、学生发展与社会服务成效

学校建立“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双证制度,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47项。毕业生创业率达12%,依托学校孵化的“藏香猪生态养殖”“藏式民宿连锁”等项目带动就业200余人。

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年均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超5000人次,开发藏汉双语教材12套。与那曲、日喀则等地合作建立“流动实训站”,将课堂延伸到牧区帐篷,教授牦牛疫病防治、帐篷制作等实用技术。

学校还承担西藏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任务,累计为阿里、林芝等地区培训职教教师320名,输出教学标准与课程资源,推动全区职教均衡发展。

指标名称2020年2021年2022年
毕业生就业率93.2%95.7%96.4%
企业满意度88.5分91.2分92.7分
技能证书获取率81%86%90%

拉萨职技学校通过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链、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已成为西藏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其“高原特色专业群+民族文化传承+现代学徒制”的育人模式,不仅缓解了本地技术人才短缺问题,更在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未来,随着西藏数字经济发展和边境产业带建设提速,学校需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加强智能化实训体系建设,为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持续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xhlnet.com/other/230827.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y15982010384

0.094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