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温江志翔职业技术学校是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职业学校,以“产教融合、技能立校”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为主的专业体系,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形成“校中企、企中校”的育人模式。近年来,学校通过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优化和国际化合作,显著提升了办学实力,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在四川省中职院校中处于前列。其“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和“1+X”证书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成为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标杆案例。
一、历史沿革与办学定位
成都温江志翔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98年,前身为温江县职业中学,2012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更名为现名。学校定位为“区域产业需求导向型职业院校”,重点服务温江区“三医两养一高地”产业布局,开设药品食品检验、康复护理、智能设备维护等特色专业。
年份 | 关键事件 | 办学成果 |
---|---|---|
1998-2005 | 基础能力建设期 | 获评市级重点职校 |
2010-2015 | 省级示范校创建 | 建成医药化工实训中心 |
2018-2023 | 产教融合深化阶段 | 与科伦药业共建产业学院 |
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
学校现设6大专业群,覆盖医药、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其中药品质量检测、康复技术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形成“基础课程+专业群平台课+岗位方向课”三级课程体系。
专业类别 | 核心课程 | 合作企业 |
---|---|---|
医药健康类 | 药物制剂技术、GMP实务 | 科伦药业、百利药业 |
智能制造类 | 数控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 | 成都精工、西门子 |
信息技术类 | 网络安全、大数据基础 | 华为技术、腾讯云 |
三、师资队伍结构分析
学校实施“双师双能”提升计划,通过企业实践、国际研修等方式优化师资结构。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8%,高级职称教师占35%。
教师类型 | 人数 | 占比 | 企业经历平均年限 |
---|---|---|---|
理论教学型 | 42 | 33.3% | - |
实践指导型 | 65 | 51.6% | 4.2年 |
企业兼职教师 | 19 | 15.1% | 10+年 |
四、实训基地建设现状
学校建有“一院三中心”实训体系,包括智能制药实训工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实训设备总值超8000万元,其中智能药品生产线、康复机器人等设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 校内实训基地面积:2.3万平方米
- 校外实训基地数量:42家(含3家世界500强企业)
- 年实训人次:突破1.2万人次
五、学生发展质量评估
近三年毕业生升学就业率保持98%以上,其中对口就业率达85%。2023年数据显示,本地就业占比72%,留川就业占比89%,体现服务区域经济特征。
指标类别 | 2021 | 2022 | 2023 |
---|---|---|---|
毕业去向落实率 | 97.8% | 98.2% | 98.5% |
专升本录取率 | 12.3% | 15.6% | 18.9% |
平均初次月薪 | 4200元 | 4500元 | 4800元 |
六、产教融合创新实践
学校推行“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与京东方、药明康德等企业共建“厂中校”。2023年新增“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实现课程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对接。
- 订单培养学生占比:35%
- 企业新型学徒制覆盖率:60%
- 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比例:100%
七、国际化办学探索
学校通过中德、中日合作项目引入国际职教标准,护理专业已通过德国IHK认证。2023年启动“中文+职业技能”海外培训项目,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国际合作项目 | 合作院校/机构 | 认证资质 |
---|---|---|
中德护理认证 | 德国工商会(AHK) | IHK证书互认 |
老年照护标准输出 | 日本大阪福祉大学 | JIS认证 |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 亚马逊AWS培训中心 | AWS官方认证 |
八、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学校年均开展职业培训超1.5万人次,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23项。2023年牵头成立“温江区生物医药职教联盟”,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46家。
- 技术技能培训到款额:1200万元/年
- 企业技术服务项目:8-10项/年
- 社区教育覆盖率:温江区9个街道全覆盖
成都温江志翔职业技术学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衔接”的办学特色。其“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智能化实训体系建设及国际化认证探索,为中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借鉴路径。未来需在数字化转型、跨区域职教集团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