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川东地区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近年来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依托广安市“成渝双城经济圈”区位优势,构建了以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电子信息为主导的专业体系,形成“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数据显示,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超80%,企业满意度达92%,在四川省高职院校中位列前茅。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建成省级及以上实训基地3个,开发校企共育课程占比达65%,实现教学链与产业链深度衔接。同时,学院在技能竞赛、科研转化和社会服务等领域表现突出,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20余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年均增长15%,为地方产业升级输送技术骨干超万人。
教学质量与成果
学院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教学体系,近三年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98%,其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覆盖率75%。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践课程占比提升至总课时的60%,学生岗位适应周期缩短至1.5个月。
指标 | 2020年 | 2022年 | 2024年 |
---|---|---|---|
毕业生就业率 | 93.5% | 96.2% | 97.8% |
对口就业率 | 78.4% | 82.6% | 85.3% |
企业满意度 | 89.2% | 91.5% | 93.1% |
专业建设成效
学院动态调整专业布局,重点建设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六大专业群。目前拥有省级重点专业5个,校企共建产业学院4个,覆盖广安市“3+3”主导产业需求。
专业类别 | 省级重点专业数 | 校企共建专业数 | 产业匹配度 |
---|---|---|---|
智能制造 | 3 | 8 | 92% |
现代服务 | 2 | 6 | 88% |
电子信息 | 1 | 5 | 85% |
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素质提升工程”,通过企业挂职、技能认证等方式强化教师实践能力。高级职称教师占比从2019年的28%提升至36%,“双师型”教师比例达89%。
类别 | 2019年 | 2023年 | 增幅 |
---|---|---|---|
高级职称教师占比 | 28% | 36% | +8pp |
硕士以上教师占比 | 52% | 68% | +16pp |
双师型教师比例 | 79% | 89% | +10pp |
学生技能培养
建立“校-省-国”三级竞赛培育机制,近三年获省级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47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8项。学生参与企业技改项目132项,取得技术革新成果46项。
- 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二等奖2项
- 省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3项
- 企业委托技术研发项目完成率达91%
科研与社会服务
横向科研到账经费年均增长18.5%,累计完成技术交易额1700万元。组建“家电智造”“电商物流”等5个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年培训企业员工超万人次。
年份 | 横向课题数 | 技术交易额(万元) | 社会培训量 |
---|---|---|---|
2021 | 34 | 620 | 8600人次 |
2022 | 45 | 950 | 1.2万人次 |
2023 | 58 | 1100 | 1.5万人次 |
国际合作水平
与德国F+U教育集团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开发IHK认证课程12门。开展国际产能合作项目9项,输出专业教学标准至“一带一路”院校3所。
- 年均接待国际访学团4-6批次
- 开发双语课程资源库(含课程38门)
- 境外合作院校达15所
信息化建设成效
投入5800万元建成智慧校园,开发虚拟仿真实训系统8套,专业课程数字化覆盖率达100%。疫情期间实现线上教学平均到课率92.7%。
项目 | 建设内容 | 覆盖范围 |
---|---|---|
虚拟仿真中心 | 智能制造/医护实训 | 6个专业群 |
教学大数据分析平台 | 学情预警/质量监测 | 全院应用 |
数字资源库 | 专业课程/技能微课 | 1.2TB容量 |
校园文化建设
打造“红色文化+工匠精神”育人品牌,建设邓小平故居研学基地等思政教育载体。学生社团参与率达98%,获评省级优秀社团3个。
- 年度文化艺术节参与学生超7000人次
- 志愿服务时长年均达1.2万小时
- 原创红色剧目《小平您好》巡演23场
四川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内涵建设,已形成“政园企校”四方联动的办学格局。未来需在专业集群化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提升、国际化标准对接等方面持续突破,进一步增强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支撑力。